而洛陽一旦收復,桓溫聲威將重振,江東那群士族再也沒有拒絕他的理由。
郗超道:“倘若梁軍協助姚襄,為之奈何?”
江東愿不愿出兵牽制還是兩說。
桓溫笑道:“你可知當年李躍為何將洛陽讓與姚襄?”
“為何?”郗超順著他的話道。
“是因為他知道我等必會北伐洛陽,所以才將姚襄頂在前面,如今梁國變法正在關鍵之時,與我軍大戰得不償失,而姚襄素有攻入關中之志,亦不會與我軍死戰,此次北伐,吾必取洛陽!”
桓溫走向蘭錡,撫摸著架上的玉柄漢劍……
燕國,薊城。
看出燕國弊病之人很多,悅綰便是其中之一,“今四方鼎峙,各有吞并之心。而國家政法不立,豪貴恣橫,至使民戶殫盡,委輸無入,吏斷常俸,戰士絕廩,官貸粟帛以自贍給;既不可聞于鄰敵,且非所以為治,宜一切罷斷諸蔭戶,盡還郡縣!
“悅將軍所言切合當下時宜,然需緩緩圖之!蹦饺葶∷较抡疫^慕容評、慕輿根商議此事,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慕容恪、悅綰這般大公無私。
兩人直接拒絕。
而他們拒絕,燕國的革新便推行不下去。
燕國與梁國有根本上的不同。
王公貴戚士族豪強手上有刀,而且還很鋒利,實力并不在慕容儁、慕容恪之下。
想要革新,肯定會爆發一場內戰。
這個時候內戰,梁國肯定會乘虛而入。
“行大事者不可遲延,既然要革新,必然見血!”悅綰眼神中帶著狠厲。
慕容垂道:“梁國變法如火如荼,中原人心日益穩固,國勢日益強大,如若不行變法,只怕數年之后,非其敵手!
悅綰提出折中之法,“既然陛下支持,那就事不宜遲,先從小的來,一旦形成大勢,非人力所能阻擋!
有慕容儁、慕容恪支持,只要下定決心,難度不算太大。
如今的燕國也繼續變動。
軍封之制在遼東可行,在中原絕不可行。
只是攻下了一個幽州,王公貴戚們便瘋狂圈盡人口,侵占土地。
弄得官府戶籍上人口稀少,連自己都養不活,還需向貴戚豪強們借貸度日……
當然,如今燕國還算強盛,這些問題都不算太嚴重,但對比梁國大刀闊斧的革新,就讓慕容恪、悅綰等有識之士毛骨悚然起來。
束州之戰,燕國如日中天,發動二十余萬大軍,卻也只是一個平手。
若梁國革新成功,天下哪里還有慕容氏的容身之地?
而下一場大戰越來越近了。
慕容恪的革新剛剛提出,就遇到了巨大阻力。
“悅將軍可先于遼東試行。”慕容恪還是決定穩妥起見。
他想到的比悅綰更深一層。
燕國不能亂,革新不能太激進。
慕容評、慕輿根手上實力雄厚,連慕容儁對他們都忌憚三分。
而燕國勛貴不只這兩人……
“領命!”悅綰拱手一禮,先行退下。
屋中只剩下兄弟二人。
慕容恪掏出一封密信,遞給慕容垂。
慕容垂看完之后,哈哈大笑,“梁國不服李躍之人何其多也!與桓溫南北夾擊中原,此策甚是可行。”
“魯口、鄴城、巨鹿已經鐵板一塊,我軍不擅攻城,當年若不是魯口屢次阻擋我軍,大河以北早為燕土!
“從巨鹿、魯口攻打梁國自不可取,然則,可以走其他途徑。”慕容垂眼中掠過一道精光。
“汝是說并州?”慕容恪瞬間就知道他的心思。
“正是此地,桓溫北伐,牽制梁國,兄長可領那兩位一同出征,一鼓作氣,拿下并州,減小悅綰的壓力。并州若下,居高臨下,鄴中可圖也!如若李躍提兵支援,正可于并州一決雌雄,打斷其革新變法!”慕容垂眼中冒出殺氣。
并州為天下之脊背,一旦被燕軍攻陷,河內、鄴中只有挨打的份兒。
而梁軍若是北上,慕容恪求之不得,可以在并州與黑云軍野戰。
燕國想要變法革新,同樣需要一場大勝激勵人心。
“可!”慕容恪沉聲道。
第三百六十九章 膨脹
梁燕對峙,并州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襄國、常山、邯鄲、鄴城與并州也就一座山的距離。
燕軍拿不下梁國,目光自然聚集到并州,而一旦攻陷并州,燕國的困境也就沒有了。
即便一時片刻滅不了梁國,也可向西吞并河套之地的匈奴,向南爭奪富庶的河東,同時對梁國形成地緣壓制。
梁國將都城設在鄴城,燕國可以發傾國之軍圍困數年,切斷鄴城與中原的聯系。
即便攻不下鄴城,梁國也會四分五裂。
大戰的氣息再次彌漫在河北大地上。
而梁國的革新也進行到最關鍵的一步。
士族豪強的根基是郡縣制,撤除了郡,等于取消了士族豪強們的“郡望”。
既然是撤郡劃州,肯定要清查土地,士族豪強們也許不在乎“郡望”,但肯定忌諱清查土地。
雖然王猛、崔瑾、常煒在各地清理了許多不法豪強,不過仍有很多漏網之魚,土地查清楚了,也就意味著要多承擔賦稅。
李躍看著泰山的戰報,劉牢之果然表現極其突出,幾乎靠他奠定了勝局。
按照軍功爵制,劉牢之有斬將破敵之功,進爵五等,連升三級,為曲長。
孫元本意是憑泰山自守,一直拖下去,擾亂革新的進程,卻不料被黑云軍快速擊敗。
中原各地豪強也全都安靜了。
明面上,無人再敢抵抗撤郡劃州的推行。
不過這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短時間內難以完成。
常煒在尚書臺統籌規劃,崔瑾負責清查齊地,王猛負責最核心的中原之地。
一切都井井有條,不過世上之事永遠不會一帆風順。
“殿下,桓溫領三萬精銳北上宛城,朱序七千軍為先鋒,屯于葉縣,慕容恪、慕容評、慕輿根大軍陸續向常山集結。”張生野帶來最新的消息。
桓溫跟殷浩不一樣,如果不是他對關中沒興趣,苻氏只怕過不了他這一關。
即便桓溫最終選擇退兵,也重創了氐秦,太子苻萇和丞相苻雄都間接死在他手上。
崔宏道:“莫非桓溫又要北伐?”
“八九不離十!洛陽為晉室故都,司馬氏之陵寢皆在此地,桓溫拿下洛陽,聲威大振,江東無人能與其相抗!崩钴S并沒太在意。
當初讓姚襄接手此地,為的就是今日。
如今的局勢,梁國與荊襄還是盟友。
“姚襄愿意讓出洛陽否?”崔宏問到了最關鍵的問題。
姚襄是鐵桿盟友。
桓溫北伐洛陽,梁國不能置身事外。
去年梁燕大戰,姚襄鼎力支持。
如今他有難,梁國無動于衷,會令盟友寒心。
“出使洛陽,先看看姚襄的意思!崩钴S覺得南面的問題應該不大,姚襄也沒想過經營洛陽,他的心思一直在河東、在關中。
“苻健已死,苻生繼位,正是進軍關中的大好時機,不妨支持姚襄西進?”崔宏只要不牽扯到家族利益,還是比較靠譜的。
李躍思索一陣后道:“苻健雖亡,苻氏精華尚在,只怕姚襄不是對手。”
苻健給苻生留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班底。
能臣猛將頗多,苻飛、苻碩、苻黃眉、鄧羌等人聲名鵲起,而姚襄麾下,除了一個姚萇尚可,其他人也就中上之資。
原本拿下河東大部分城池,卻被張平、張蠔父子壓著打,連安邑都丟了。
姚襄連張平都弄不過,更不用說去攻打苻氏。
膂崔宏摸了摸鼻子,“讓姚襄去試試未嘗不可……”
數日之后,姚襄的回信到了,不愿這么輕易舍棄洛陽,也沒做好反攻關中的準備,決定先跟桓溫掰掰手腕,畢竟桓溫帶的人馬不多,也就三四萬人。
姚襄手上六七萬大軍,不碰一碰,姚襄怎么舍得讓出洛陽?
信里面多多少少有輕視江東的意思。
兩年前殷浩北伐,一地雞毛,被姚襄、張遇按在地上摩擦。
江東儲藏的糧食、軍械,拱手相讓,姚襄一口氣恢復巔峰狀態。
如今桓溫北伐,在他看來,是羊入虎口。
姚襄以逸待勞,拒守堅城雄關,兵多糧足,怎么看勝算怎么大。
“姚襄太輕敵了。”李躍一嘆。
崔宏笑道:“殿下似乎不看好姚襄?”
“姚襄用兵,敗多勝少,不識桓溫厲害,定要栽一個跟頭!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