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騎兵不多,追不上,也打不贏。
第四百八十五章 耗
晉軍大營中,桓溫也在眺望梁國騎兵,只是不知道來的是李躍本人。
“大司馬,敵騎已退!泵祥_回營交令。
桓溫卻目光灼灼,一言不發。
孟開乃荀氏女婿,荀羨陣亡,他也一落千丈,因素有勇名,被桓溫啟用。
當然,孟開的底細,桓溫不可能不知道。
“孟將軍以為此戰勝負如何?”桓溫收回目光,語氣親切道。
“若在中原平曠之地決戰,我軍不是對手,但若是在江淮之間,至少有五成勝算!泵祥_實話實說。
“只有五成么?”
“李……躍數年間席卷北方,有孫吳之機,魏武之謀,梁軍血戰四方,冠絕天下,五成勝算還是大司馬指揮有方,士卒用命,方可實現!”
“大膽!”身后親將呵斥道。
“忠言逆耳,無妨,孟將軍忠心王事,吾素知之,來人賞黃金十斤,名刀十口!被笢卮蠖鹊膿]揮手,又解下自己的披風,為孟開披上。
“謝大司馬!”孟開感激涕零。
在江東混,沒有靠山寸步難行,而桓溫絕對是一個惜才之人。
不過這種舉動,引起了其他將吏一陣嫉妒。
“若諸位皆如孟將軍一般忠勇,何愁北虜不滅?”桓溫掃視諸將,目光威嚴起來。
而這句話令孟開如芒在背。
在場諸將,不是江東士族,便是朝中勛貴,天然的有一層隔閡。
無論孟開在戰場上多玩命,始終無法逾越士庶之間的鴻溝。
“末將與北虜勢不兩立,決一生死!”眾人回了一聲。
“哈哈哈,如此甚好!”桓溫揮揮手。
孟開如蒙大赦一般退下。
郗超盯著孟開背影道:“何必與其決戰?梁軍連年大戰,糧草不支,只需防守數月,待其糧盡,軍心混亂,然后擊之,必能擒殺李躍,克復神州!”
郗超僅憑各種戰報,就推算出梁國糧草不多。
一大原因便是黑云精銳近二十萬,而此番李躍南下,只帶了七萬。
桓溫從案幾上翻出一封密信,撫須而笑,“嘉賓真乃吾之子房也!”
這話讓諸將皆是一愣。
如果郗超是張良,那誰是漢高?
西中郎將謝萬與北中郎將郗曇互看一眼,皆默不作聲,他二人皆是桓溫提拔,用以籠絡謝、郗兩家。
桓溫的路線跟司馬懿一般無二,沒有士族的支持,很難走到最后一步。
郗超心中一震,卻恍若未覺的抖開密信,信是鄴城送來的,提到梁軍糧草最多支撐四個月,只要撐住了,梁軍必會退軍,晉軍至少收復整個淮南。
“如此無憂矣,可靜待時機!臂瑨吡艘谎厶眯舟瓡。
兩人一個投入桓溫麾下,一個站在江東士族一方,互不影響。
桓溫從軟榻上起身,“不錯,李躍親至江淮,乃飛鳥入籠,天賜大功與吾,豈可錯過?”
擊敗李躍,即便江東士族不支持,也阻止不了他。
借此次北伐,江東內外大權皆在掌中,江東士族也只能忍氣吞聲,連鎮守京口的謝安都致書請辭。
桓溫一再挽留,征召其為行軍司馬,謝安不就,隱遁山林,攜歌女縱情于山水之間……
壽春城。
李躍剛率騎兵返回壽春,就收到崔宏從鄴城傳來的密信,楊略也等候多時。
大軍南下之后,各種牛鬼蛇神蠢蠢欲動,崔宏重新查到蛛絲馬跡,所有線索重新朝向中山劉氏。
崔宏認為幕后之人就是劉啟,只有他才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很多官吏都是他的舊部,又熟悉朝中運作。
一塊中山劉氏的牌匾立著,再加上劉琨從子的身份,就能挑動不少人心。
當年褚裒北伐,劉啟也是第一個響應,青徐兗豫百姓紛紛南下投奔江東,可惜褚裒爛泥扶不上墻,被李農兩萬騎兵嚇退,劉啟投奔江東也就不了了之,不得不投降黑云軍。
往事一幕幕浮上心頭,當年劉琨在北地堅決抵抗胡人,對晉室忠心耿耿,他的子嗣,豈會遺忘父志?
南北不大戰,他們或許還是大梁的好臣民,一旦南北交戰,有些人就情不自禁的憐憫起江東來。
嘴上不說,背后小動作不斷。
鴻臚吏的那套對普通百姓和將士有效,對他們效果不大。
不過仔細一想,又有些不對。
劉啟或許心懷江東,但絕不會逼殺劉群,相處這幾年,對他的為人多有了解,不至于如此下作。
李躍回了一封信:“茲事體大,劉氏不可輕動,當有確鑿證據,暗中再探,不可令其察覺。”
“倘若鄴城細作有動靜,臣懷疑桓溫已經知曉我軍虛實,所以才堅壁清野,圍城打援!”楊略拱手道。
李躍一震,幕后之人不會閑著沒事,憑空浮出水面,肯定是傳遞情報被崔宏察覺。
難怪桓溫在江東擺出如此架勢。
“傳令張蠔率一萬精銳前去挑戰!高云在旁策應。”李躍收斂紛亂思緒,所有問題終究要在戰場上解決。
兩邊大背景是對峙,但對峙絕非靜態。
合肥城的守軍需要知道城外有援軍,黑云軍也需上陣廝殺,不然銳氣就會下降。
“唯!”傳令兵飛奔而去。
接著,營外響起陣陣歡呼聲,黑云將士等待這一刻多時。
李躍親至前線哨探,一天一夜沒合眼,躺在軟榻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中回到黑云山最初的日子,與孟開、崔瑾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再也沒有饑餓、寒冷……
醒來,已經日上三竿。
洗了把臉,吃了些東西,合肥的戰報傳回。
“啟稟陛下,張將軍與高將軍配合,連破敵營三座,斬晉將王珂、孫勝,殺敵三千有余!”斥候在堂外稟報道。
“我軍傷亡多少?”
張蠔果然生猛,一出手就是尸山血海。
“傷亡兩千有余……敵軍三面合圍,張將軍力竭,在高將軍策應下退兵……”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李躍聽來聽去,感覺自己還是吃虧了,張蠔率領的精銳也只能打成這樣,可見晉軍防守之森嚴。
東路看來很難有進展,只能期待王猛在西路旗開得勝。
張蠔退回之后,李躍又派出幾股人馬前去襲擾、挑釁,試圖引出晉軍。
但晉軍一直按兵不動,固守不出,就這么耗著。
第四百八十六章 忠血
李躍這邊陷入僵持,西路王猛卻長驅直入,連克雉縣、葉縣、堵陽、舞陰、西鄂、博望等城,兵鋒直抵宛城之下。
之所以能如此順利,一方面是王猛用兵如神,麾下將士用命,另一方面則是桓溫將大部分主力調往江淮,能戰者,只有桓沖、朱序二人。
但桓沖朱序又豈是王猛的對手?
淯水一戰,桓沖糾集六萬大軍以逸待勞,試圖圍殲梁軍。
王猛以劉牢之、諸葛侃為先鋒,徐成為中軍,直接平推過去,晉軍摧枯拉朽,一敗涂地。
幸虧朱序驍勇,救回了桓沖,否則這一戰南陽就丟了。
晉軍退守宛城,王猛安營扎寨,就地打造攻城器械。
與此同時,漢中之戰也拉開了序幕。
秦軍三路進軍,司馬勛擋住了苻雅,卻擋不住姚萇與楊安。
秦軍一入漢中,各地羌氐紛紛響應,開城投降,秦軍連下數城。
司馬勛殺伐無度,殘忍暴戾,早已失去人心。
苻堅算是這幾十年來少有的仁君,投降者頗多,司馬勛轉身與楊安戰,楊安固守不出,又與姚萇戰,姚萇堅壁而守。
司馬勛空有數萬大軍而無可奈何,只能看著秦軍一點一點蠶食漢中領土。
“桓溫集江東精銳于江淮,陛下暫且忍耐,臣先破南陽,再攻桓氏老巢荊襄,荊襄若克,江東大勢已去!”
李躍讀著王猛送來的信,感覺臉上一陣發燙,出發時雄心壯志,要踏平江淮,一個月過去了,還在原地踏步。
人比人氣死人。
不過王猛說的不無道理,丟了南陽,桓溫或許無所謂,他對北方土地本來就上心,但如果老巢荊襄沒了,桓溫就是喪家之犬。
更嚴重的是,荊襄在江東上游,經營幾年,可以重現當年“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局面。
如今看來,江淮這一路反而不那么重要。
西路才是黑虎掏心。
這么一想,李躍心中舒暢了不少,安心在壽春城中等待著。
桓溫現在是顧東顧不了西。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