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李儀柔柔弱弱,最先被撞下馬,摔在草地上。
不過李儉也不弱,與苻丕互相配合,勉強能擋住李攸、李倫。
其他李侁、李儻、李侁、李任等也還不錯,摔下馬后又爬了起來,繼續加入“戰斗”。
將他們送入尚武堂是李躍最正確的選擇,與同齡的孩子一起成長大有裨益。
李躍要求并不高,有個中上之資也就成了,其他的就看用人。
第五百九十一章 未雨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轉眼就是年底。
但自入冬以來,就沒見到雪,也沒見到雨水,天氣出奇的溫暖,尋常時候,這個季節早就萬物肅殺,野外一片枯黃,今年卻一反常態。
這讓李躍心中七上八下的,但凡四時不正,就有大災降臨。
太史曹的天文博士推算明年必有大旱和蝗災。
李躍不禁一陣煩躁,剛過了幾個好年,府庫中有了些積余,沒想到轉眼天災降臨。
可見古代想要豐登是多么困難,泰平之世更是難尋。
所以絕大多數朝代都是饑一頓飽一頓。
旱災蝗災一起,糧食就不用想了,人一挨餓,退化成野獸,辛辛苦苦建立的秩序也就打亂了。
一場天災造成的傷害,遠遠大于一場大戰。
按照太史令劉尚、太學祭酒辛粲的請求,李躍弄了一場盛大的祭天儀式。
筑壇鄴城南郊,特意沐浴齋戒,帶著太子李儉向蒼天禱告,保佑明年風調雨順。
李儉比李躍還要虔誠,小小身板跪在祭壇上,無比認真道:“愿蒼天保佑大梁風調雨順,保佑百姓遠離饑寒之苦,保佑父皇母后身體無恙,福壽安康……”
李躍聽到他的祝辭,心中升起陣陣暖意,即便是有人教的,但看他的神情,沒有絲毫作偽之色,發自真心。
不得不說,拜桓伊為師后,他身上的氣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越來越有大梁太子的風范。
桓伊別的不說,品行絕對上上之選。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他學,遠離深宮,遠離崔氏,李儉以后必能成為一代賢君。
百姓也紛紛在家中祈求蒼天庇佑,有百余青壯漢子,在祭壇跪了三天三夜。
然而不見半點效果。
依舊暖陽高照,冬風和煦,一般情況下,老天爺不會輕易開眼。
“這么弄不行,需另想他法!”李躍不敢把希望寄托在老天爺身上。
這時代災禍本就多,自助者,天助之。
整天指望老天爺肯定不行。
“陛下這幾年輕徭薄賦,百姓家中有些余糧,支撐三五個月,應當不難。”常煒作為梁國大管家,最知道底細。
“三五月之后呢?”
如果明年有大旱災大蝗災,吞并秦國就不要想了,西線的近十萬將士民夫,弄不好因為缺糧而崩潰。
想到此處,李躍心中一動,“太史曹能否確定旱災影響的地區?”
太史曹是欽天監的前身,置令、丞各二員,司歷二員、監候四員,另有歷、天文、漏刻、視祲博士,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歷法。
劉尚拱手道:“金木合月,位在東西,主大旱,其分野在中原與關中,卜曰:雙星伴月,無德者亡!逗V姓肌吩唬涸屡c歲星同光,即有饑亡。”
雙星伴月跟熒惑守心一樣,在古代都是大兇之兆。
中原地域范圍就太大了,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都是廣義上的中原,也全是人口稠密區。
不過李躍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那就是關中也會出現大災,梁國或許還能挺過這一災,但氐秦一定挺不過去。
卜辭上說“無德者亡”,也不知應在誰身上。
李躍心情平復了許多,天象之說雖然虛妄,但都是前人總結的經驗,加上關東寒冬臘月沒下雪,大致可以推算出明年旱災。
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若關中大旱,苻堅必定東出!”崔宏拱手道。
李躍踱了兩步,就算真有旱災,這么大的梁國不可能全都中招吧?
關東水網密布,運河四通八達,應該能撐很長一段時間。
反過來想,老天爺是公平的,關東大旱,那么關中旱災肯定更嚴重。
這等于是對苻堅致命一擊。
再腹黑一些,這場大旱下去,關中胡人不知要死多少……
這么一想,李躍心中就舒服多了,以梁國現在的實力,只要不是連續一整年的全國性旱災,都能挺過去,最多也就把積累的家當耗完而已。
不過該有的準備還是要有。
一是備荒,二是防備苻堅狗急跳墻。
扛過這場天災,氐秦也就到手了。
“苻堅自有景略對付,眼下是備荒,抓緊時間積蓄糧草!崩钴S掃了一眼眾人。
劉尚拱手道:“天象應在關中與中原,江南無恙,陛下何不向江東購買糧食?”
“朕倒是想買,但桓溫不賣給朕!崩钴S苦笑道。
幾年前桓溫就搞起了貿易封鎖,糧食、鐵器、軍械、船舶等一律不許北上。
崔宏眼珠子一轉,“桓溫不賣自有人愿意賣,臣愿至壽春,向江東豪族買些糧草!
李躍笑了一聲,“不必了,買東西還要給錢,大梁手頭也不寬裕,如今苻堅正在整頓關中,西面無憂,桓溫無故攻大梁土地,背信棄義,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將親率十萬精銳南下,飲馬長江!”
常言道秋后算總賬。
江東這段時間大不敬,幾乎忘記了自己是下國。
苻堅鼓動桓溫北伐,桓溫鼓動苻堅東出,兩人弄了一整年,結果誰都沒動。
既然他們不來,李躍主動去找他們,再來一次飲馬長江,訛詐江東!
“陛下萬萬不可……十萬大軍南下,耗費錢糧無數,若戰事遷延日久,耗費更大。”常煒趕忙勸諫。
“令君大可放心,朕此行乃是震懾為主,攻城為下!”
說穿了,就是去嚇一嚇江東。
總有人會妥協的。
桓溫動不動就嚷嚷著北伐,騎兵在合肥城下耀武揚威,也該給他一些教訓。
崔宏道:“陛下兵將安出?桓溫已有東關在手,固守不出,我軍怕是難以成功!
“用兵之道,千變萬化,桓溫大軍集于江淮,朕批亢搗虛,攻其腹心,速戰速決,逼江東就范!”李躍舒展了一番筋骨。
一轉眼,都快兩年沒有領兵出戰了,黑云精銳也休整多時。
別的手藝可以丟,這種看家的本領不能落下。
即便以后要滅秦,也要先把江東揍一頓再說,不然自己這邊出兵了,他們在南面又要鼓搗著北伐,兩面受敵。
黑云軍早已集結在鄴城。
枋頭準備了大量渡船,順白溝而下,匯入黃河,南下汴水、潁水,直達江淮,順風順水。
第五百九十二章 虛實
東關。
桓溫借北伐名義,調動江東人力物力,鞏固了自己的權勢。
建康朝廷派人詢問,桓溫以時機未到推辭,言秦梁大戰在即,江東不必急于一時,待兩國鷸蚌相爭,可坐收漁利。
如今東關在手,解了江東燃眉之急。
桓溫的確等得起。
這幾年孜孜不倦的推行庚戌土斷,清查出來大量人口,補充了稅源,連著幾年的風調雨順,所以桓溫的腰桿子又硬了起來。
“大司馬,梁軍一分為二,四萬大軍順潁水而下,直撲江淮,號稱十萬,聲言擊破濡須,飲馬長江,責斥下國不敬上國之罪,另有兩萬步騎向西,直撲荊襄!臂贝掖业那皝矸A報。
“四萬人馬就想攻打東關?李躍這是癡人說夢!”桓溫駐兵東關并非養尊處優。
發動士卒將東關里里外外加固了一番。
梁軍想要攻關,要么走水路從巢湖進兵,直撲東關水門,要么從東關西北的沼澤地穿過,死磕城墻。
這兩條路其實都是死路。
進來容易出去難。
桓溫這是借鑒了當年司馬昭的東關之敗,在關下修了不少工事,只要梁軍敢來,就一定回不去。
“江淮自是不懼,然則荊襄……恐有差池!臂瑩鷳n道。
江東兵力七成集結在江淮,荊襄加起來只有三萬人,精銳只有朱序的九千人馬,其他的都是合肥大敗之后,新招募的士卒,沒上過戰場,沒見過血。
遇上虎狼一般的黑云精銳,下場可想而知。
桓溫點點頭,“某令周撫率巴西精銳支援荊襄,如可可無憂矣!”
周撫是江東老將,名將周訪之子,參與王敦叛亂,后被王導赦免前罪,參加了江東所有大戰,跟隨桓溫西征成漢,戰功赫赫,當年司馬勛有侵奪蜀中之意,聞周撫之名而不敢動。
有這員老將頂上去,桓溫心放回肚子里。
周撫、朱序、桓豁三員大將,四五萬大軍,又有漢水之利,擋住兩萬黑云軍問題不大。
“兩路主將何人也?”桓溫問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