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剛把義軍與官兵攻守之事說了,那趙魚頭不由大叫一聲,問道:“主公可在其他渡口派人探查駐守過了?”
張順聞言也不由大吃一驚,連忙問道:“這孟津不是只有孟津渡口嗎?安有其他渡河之處?”
趙魚頭聞言一拍大腿道:“老朽卻是大意了,忘了告知主公,這孟津之地,渡口不止一處!”
“從古至今,此地河流舒緩,有渡口不下十余處。雖然大多數由于河流淤積,不堪使用,但是從此處往西北十余里,有一處渡口名曰:白鶴渡口尚可使用!
“若我所料不差,官兵當趁夜從此地偷渡黃河,及至天亮便要來攻!”
張順聞言連忙大喝道:“悟空聽令,速速喊蕭擒虎、劉成、賀錦賀一龍、‘治世王’、‘亂世王’前來!”
等到諸將急忙趕到,張順廢話少說,直接下令道:“劉成、賀錦、賀一龍聽令,速速召集兵馬,隨我連夜趕往白鶴渡口!”
剛剛下令完畢,張順想到賀一龍昨天下午受傷未愈,又連忙補充道:“賀一龍暫且留下養傷,你麾下騎兵暫且交付與我帶領!”
劉成、賀錦和賀一龍見張順臉色凝重,連忙應了前去整頓兵馬。
這時候,張順又對蕭擒虎下令道:“其余步卒聽我號令,速速埋鍋造飯,整頓隊伍。此地以蕭擒虎為主將,‘亂世王’、‘治世王’佐之!凡營中事務,是攻是守,一切皆與趙魚頭老爺子商議之后,再行決定!”
張順下令完畢,正要披掛齊整,親自帶隊出征。突然一個小子扯著了他,張順扭頭一看卻是趙鯉子。
那趙鯉子對張順說道:“主公,有何令與我?眾將皆得領兵,偏生我只得清閑!”
張順聽了,扭頭看了看趙魚頭,見他沒有任何反應。他這次說道:“既然如此,你且穿戴整齊,隨我出征!那賀一龍麾下騎兵正好無主,你可暫且助我帶之!”
趙鯉子得了命令,連忙喜滋滋的前去準備去了。張順這才對趙魚頭說道:“老爺子家中并無其他親人,剛才如何不阻攔與他?”
趙魚頭這才苦笑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大了不由人!我這個糟老頭子能夠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長大,做的已經足夠多了。如今兒孫已經長大,我又如何管得了他?”
“更何況,連老麻雀都知曉小麻雀大了,要驅趕它去學習飛翔!如今鯉子已經成年,我又豈能束縛他在我這個糟老頭子身邊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張順驀然想起了前世課本中學到的這句話,便對趙魚頭拜了拜了,轉身去了。
為了趕路,張順也顧不得暴露行蹤,連忙命令士卒點燃火把,一路向白鶴渡口疾馳而去。
等到張順趕到白鶴渡口的時候,只見河岸邊的官兵早已嚴陣以待。
張順帶著悟空、趙鯉子和部分騎兵,來往馳騁,查看了半天,才確定官兵渡河之人不過七八百之數。雖然軍容整齊,卻缺乏騎兵,張順心中稍安。
于是,他便出陣喝道:“當面帶隊之人,不知是哪位總兵官?張順待汝久矣,何來之遲也?”
張全昌怕失了士氣,連忙站出來應道:“我乃總兵官張全昌,閣下何必大言唬我!我觀爾等氣喘吁吁,當是倉促前來,又能奈我軍何?”
張全昌也是宿將,雖然比不得曹文詔善戰,好歹一般常識還是通透明白。
這個時代很多人患“雀蒙眼”,一旦天黑,伸手不見五指。所以,夜戰兇險,要么是一方奇襲,要么是除非迫不得已,不然沒有人想來一場野戰。
其實張順也沒有辦法,他難道還能坐視官兵渡河,趁夜在此地安營扎寨不成?
好在張順麾下的士卒肉類攝入量還行,患有夜盲癥的士卒相對較少。
當初在舜王坪的時候,有從圣王坪捕來的白魚補充維生素a;等到義軍遷移到盧氏抱犢寨以后,又因為山高林深,也能在閑暇之余射獵一些野味改善伙食。
大家本來一年到頭難見葷腥,好容易獵些野味,哪里肯把肝臟棄了?
更何況李香嫁與張順以后,明確告訴過他“牛羊野味肝臟,可治‘雀蒙眼’”。
張順便特意下令讓士卒把動物肝臟留下,與那些患有“雀蒙眼”之人食用,反倒治療了不少人。
張全昌亦知張順并無退意,連忙命令官兵依河列陣,呈半圓狀。外列火銃、火炮,內列長槍大斧,專等義軍騎兵來攻。
張順見此,不由皺了皺眉頭。孫子兵法曰:“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就是擔心隊伍有太大的損傷!
只是如今事出突然,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也顧不得許多了。
張順正要下令,沒想到那劉成見張順猶豫,便諫言道:“此類官兵卻是好對付,只需派遣少量騎兵虛攻一番,引出官兵銃炮,再行擊之,可一鼓而破也!”
張順一聽,這倒是個好辦法。那趙鯉子聞言,連忙請戰道:“主公,某愿帶領二十騎,前往哄騙官兵銃炮!”
張順稍微猶豫了一下,便點頭答應了。他許下二兩銀子的賞賜,讓那趙鯉子親自挑選了二十敢死之士,前去騷擾。
果然,等到趙鯉子和眾敢死之士,身披雙凱,馳騁官兵陣前的時候,張全昌也坐不住了。
義軍的騎兵看似不多,若是坐視不理,被其射傷射殺士卒傷了士氣不提,還容易為其所趁,亂了陣法!
若是命令部分士卒開火,在義軍壓力之下,難免有不少人慌亂之下胡亂開火,失了銃炮的威懾。
作為守方,總兵官張全昌只能二選一。要么相信自己麾下的士卒,不動如山,不管不理;要么相信自己麾下的士卒令出必行,除了接到命令之人,其他人都不會胡亂射擊。
這兩項,總兵官張全昌全都信不過。無奈之下,他只好試探性的單獨下令給一隊火銃手對陣前耀武揚威,來往騷擾的趙鯉子等人進行射擊。
第115章 半渡而擊(中)
你要問張順官兵列的是什么陣,他是回答不出來的,別說他回答不出來,甚至他麾下的劉成、賀錦都回答不出來。
不過,認不出來并不要緊。好在官兵人數不多,所布陣型較為簡單。張順只需要在外面粗略的觀察其士卒分布站位,便知道其陣法大致變化和功用;旧暇褪沁h則以火器殺傷,近則以長矛刀斧抵御的路子。
其實張全昌所布軍陣,也是有個名目,正是后世網絡上曾經名噪一時卻月陣的簡化版。
自古以來,因為地形和物產的原因,“南船北馬”各不相同。所以以南伐北,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如何對付北方的精銳騎兵。
時值兩晉南北朝事情,由于高橋馬鞍和馬鐙先后發明,甲騎具裝開始流行起來。
厚實的護甲和更為沉重的質量,導致騎兵的沖擊力和之前比起來,顯示了無可阻擋之勢。普通的長矛弓弩,列陣以后已經很難滿足抵擋甲騎具裝的重任。
為了對抗北魏的精銳甲騎具裝騎兵,劉裕率領大軍沿河北上,水陸并進。
當遇到北魏騎兵的時候,劉裕便命戰車環繞,背河立營。因為陣呈半圓狀,如同新月一般,故而稱之為“卻月陣”。
此陣的關鍵在于利用戰車和長矛抵御騎兵的沖擊力,用弓弩等遠程武器殺傷對方的騎兵,利用水師輸送人員糧草,一旦與戰不利,還可以隨時撤走。
張全昌不具備劉裕卻月陣的全部條件,好在張順麾下的騎兵亦不具備北魏甲騎具裝的條件。
再加上明末火器盛行,以各色火炮、快槍、火銃組成的遠近不同層次的密集火力,殺傷力更勝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弓弩。
義軍若是頭鐵硬沖官兵軍陣,勝敗姑且不提,結果肯定是要損失嚴重。
好在劉成本就是陜西邊軍出身,常年和河套地區的蒙古騎兵作戰嗎,對官兵的以步制騎的戰法和應對之法頗為了解。
他便給張順出了一個利用少量騎兵騷擾,欺騙敵人火力的主意,這也本是蒙古人常用的戰法。
那趙鯉子依令領著二十騎敢死之士,呈疏散陣型在官兵陣前來回馳騁騷擾。
果然官兵忍不住開火射擊了。這時代很多火器的準頭并不太高,更多還是依靠密集的火力覆蓋進行殺傷。
由于趙鯉子及麾下二十騎,人數少,陣型疏,又是運動目標,很難被直接命中。結果除了兩個倒霉蛋被擊倒了戰馬以外,其余人等果然毫發無損。
可是這樣一來,抉擇困難的“球”又踢給張順了。
官兵一陣噼噼啪啪的射擊之后,硝煙彌漫,籠罩了河邊的官兵陣型。
可是這其中究竟有多少官兵開火了,官兵手中還剩余多少未發射火銃、火炮,不要說張順,哪怕官兵領兵將領張全昌恐怕自己心中都沒有一點底兒。
怎么辦?沖與不沖,只是兩種抉擇而已。但是一旦選錯,就是大量義軍精銳白白送了性命的結果。
張順臉色陰晴不定了片刻,一咬牙,喝道:“‘左金王’賀錦聽令,你與我帶領二百騎,列疏陣前往,視官兵虛實再決定是否發起沖鋒!”
賀錦知道張順的意思,連忙應道:“將軍放心,經過趙鯉子等人試探,官兵火器射程我已知曉。我定會帶來將士在其射程附近徘徊,以試探官兵虛實,若有差池,唯我是問!”
張順點了點頭,然后對劉成說道:“劉成帶隊準備,一旦官兵露出虛弱之處,你即刻帶領麾下五百騎士沖陣!無論傷亡如何,此戰只許勝不許敗,否則拿你是問!”
劉成亦深知其中兇險,官兵陣容整齊,火器眾多。一旦義軍決定發起進攻,自然是遭受官兵火器打擊的次數越少越好。
若是能夠一舉撕開官兵陣型,那些火銃、快槍和火炮變成了無用之物,義軍對官兵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可是若是不能鑿開官兵陣型,那么每次在發起沖鋒之前,都會受到官兵密集的火力打擊,許多將士的性命便白白丟在了沖鋒的路上。
劉成亦領命而去,帶領五百精銳騎兵徘徊在官兵陣型之外,如同捕食的猛虎一般,準備隨時撲上去撕咬敵人。
而那“左金王”賀錦頗有智謀,領命以后,竟然命令士卒熄滅火把,只借助官兵的火光,在火器殺傷范圍附近徘徊。
沒了火光的照耀,官兵失去了賀錦和其麾下二百騎兵的視野,只覺得陣外影影綽綽,如同有惡鬼出沒一般。
看不見的威脅更令人恐懼,張全昌麾下的官兵雖然多是久經沙場之士,仍然不免死死握著手中的武器,下意識吞咽著口中的唾沫!
張全昌自己心中也有幾分不安,他也擔心義軍借助夜色襲來,官兵來不及開火射擊。
思來想去,他只好一邊命令先前射擊過的士卒趕緊裝填彈藥,一邊命令一隊士卒再次進行射擊。
一陣“嘭嘭嘭”的火器射擊過后,硝煙再次籠罩了官兵陣型,一時間官兵又什么也看不到了。
正在這時,官兵火銃射擊聲剛落,突然有一陣馬蹄聲從陣型東面急促響起。
張全昌心中一個咯噔,連忙下令士卒進行射擊。士卒正處于緊張狀態,聞令也顧不得許多,連忙又乒乒乓乓的射擊起來。
剛剛射擊完畢,并無聽到有義軍被打死打傷的聲音,反倒又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張全昌聞聲不由臉色大變,連忙喝道:“火銃手、火炮手迅速退入陣中,長槍手、刀斧手準備!”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原來在義軍的多次誘騙之下,陣型東側的官兵終于把火器中的彈藥發射殆盡,火力出現了斷檔。
好個“左金王”賀錦,果然心思通透。他明白射聲整齊的齊射,定然是依照軍官命令所射;射聲雜亂的齊射,定然是官兵在緊張之下一股腦把手中的彈藥全打了出來。
為了防止官兵再度裝填,賀錦在騙出官兵東側火器的全部彈藥之后,干脆不等劉成前來,便親自帶隊沖了上來。
第116章 半渡而擊(下)
“左金王”賀錦賭對了,官兵由于總兵張全昌慌亂之中下達的變陣命令,引起了更大的混亂。
不等官兵變陣完畢,賀錦等人一馬當先殺入敵陣。鋒利的長槍,如同刀切豆腐一般,輕松的刺入了面前官兵的身體。
哪怕有些騎兵因為視線原因,未能夠刺死當面之敵,僅憑戰馬的撞擊踐踏,亦能夠撞開了官兵的陣型。
賀錦的這一次突擊,雖然是一次盲襲,卻打官兵一個措手不及,一下子擊穿了官兵三四層的防御。
但是,賀錦并不戀戰,他深知劉成反應迅速。在漆黑的夜晚,義軍看不見彼此的情況下。
他若是不能及時撤退,說不得就會被劉成疾馳而來的騎兵,把自己和身前的官兵一起“串葫蘆”了。
官兵自東側攻來,右側便是滾滾的黃河。賀錦所帶騎兵沒有辦法向左右兩側撤退。他只能盡力讓麾下士卒向左側殺去,一邊殺一邊向左側橫向撤退。
賀錦所料不錯,果然這邊他麾下騎兵剛脫離和官兵的接觸。那邊劉成的騎兵便呼嘯而至,如同一把錐子一般,猛烈的再次釘進已經混亂的官兵陣中。
張全昌帶領麾下刀斧手死命抵上,用血肉之軀好容易抵擋了第二波沖鋒。結果劉成前軍剛去,后軍又來,第三波騎兵沖鋒再次呼嘯而來。
原來由于夜間視野不好,劉成為了避免一次失誤導致騎兵全軍覆沒。他把麾下五百騎兵分為三隊,進行波次沖鋒。
這下子張全昌終于面露絕望之色。義軍太狠了,且不說在夜間沖鋒,看不清道路容易折了馬蹄;就是這樣一波又一波次的沖鋒,一個不小心便是自相殘殺的結果。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