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的傷亡真的太大了,便是兩番大勝的魯肅,也覺得道心有些不穩。
論兵力,當然還是比劉軍多,收拾再戰,打發他也不是什么難事。
可問題是,廬江那頭,還有一個孫策啊。
他一直不動手,就是等著最后最關鍵的時候跳出來。
破江東最大的仰仗就是騎兵,可騎兵卻只剩下不足一千,后面的仗難打了。
接下來,他幾乎可以預測,關羽肯定是會死守營寨絕不出來,而孫策呢,他不可能拖太久了,最多半月,仍不見安豐起戰事,就一定會開赴過來,到時候……
難道,真的要撤走了嗎?
“監軍,此事不怪你,天知道紅臉賊從哪弄來那些弩機的,好生厲害,每次放箭就是多發而出,穿透力還這么強。
更可恨的是,還在帳篷里埋了大量的雄黃,好些弟兄都被毒倒了。”顏良吸入的量不算太大,回來后,也就是有一些頭暈而已。
文丑大概是看出來了,魯肅并不單純的是自責,而是在想接下來的打算。
從他凝重的表情里,甚至不難猜出有撤軍的意思了。
好賴現在撤走,九江還是在自己手上的。
萬一孫策把九江也給取了,那這安豐城,可就是實實在在的成為了孤城。
同時,林墨畢竟是建議過撤走的,你說不走吧,好歹要打贏吧,不走,還損兵折將,這回去后真就沒法交差了。
“監軍,城內尚有三萬兵力,糧草也足可支應半年,莫不如據城而守,再向彭城求援,待蕭關援軍至,前后夾擊江東孫策如何?”文丑想了半天,又不好直接說不撤,只能提出這個想法。
“曹洪就在譙郡,蕭關兵馬一撤,萬一曹軍進犯如何自處?徐州是根基,不容有失的。”魯肅語重心長道。
這件事,其實不是表面看上去這么簡單。
有些顧慮,魯肅不能說出來。
作為淮南士子的代表劉曄早就寫過求援信了,可他遲遲沒有發兵,原本徐州士子跟淮南士子就多有摩擦,這么一鬧,會讓他們心寒的。
甚至主動的投靠孫策也不一定。
原本他的想法是擊退了關羽,再一鼓作氣硬碰孫策,到時候,不僅對林墨可以交差,對淮南士子也能給出說法來。
你現在,關羽退不了,又不去救援廬江,甚至棄九江不顧,你讓淮南派系的人怎么想。
要知道,城里的這三萬軍里,可有不少是淮南人。
真要是按著文丑所說的死守,鬧出兵變都有可能。
本來安豐的駐軍就是拱衛淮南三郡的,他們的家眷都在廬江、九江,魯肅的用兵方略上會給人一種公報私仇的感覺。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立刻趕跑關羽去打孫策;要么,按著林墨的說法退軍。
至于分兵去救廬江這種事情,最開始他就不敢想。
江東兵馬,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更何況,現在連騎兵都只剩下一千人了。
這件事,很頭大。
第三百一十三章 陽謀,無懈可擊
最近這段時間,淮南一帶是謠言滿天飛了。
有人在傳唱魯肅在公報私仇,利用外敵削弱淮南派系。
這種說法還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首先作為淮南幫的老大劉曄已經寫過緊急求援信了,四萬人的安豐城卻無動于衷,在他們看來,就算關羽來了兩三萬人,你大可以分兵過來救援吧。
明大勢的劉曄解釋過很多次了,魯肅不是不想來,是不敢來,安豐城里有兵不假,但精銳有限,一旦分兵,又擔心沿途被江東兵馬伏擊,也害怕關羽從后面下手。
一開始吧,也是有人愿意相信的,可直到魯肅兩敗關羽后,依然沒有選擇來救援,而是要把關羽按死結果吃了大虧,這下劉曄說啥也沒用了。
更有甚者是在認為,魯肅這招是陽謀。
他不來救,死忠于呂林的這部分人,難免會遭到孫策這暴脾氣的毒手,可你若是順從了江東,回過頭來收復了失地就會秋后算賬。
魯肅這廝是要把我們淮南幫的人架在火上烤啊。
現在,唯一還算好的消息是,孫策沒有對九江大舉進攻,在安頓廬江方面呢,還算有點人性,沒有重復昔日廬江慘案。
更離譜的是,還帶著聘禮跑到了皖縣喬家去提親。
當初的呂布是何等的如日中天,喬公尚且沒給他好臉色看,更何況是這個階段的孫策,立足都還不穩呢。
當然,喬公拒絕的理由,也沒有直言許配林墨這件事,只是說要考慮考慮,請吳侯先回去吧。
“姐姐,你覺得,孫策會放棄嗎?”喬家的后院涼亭下,依舊是那襲白衣的小喬,已然亭亭玉立,連前兩年稍欠斤兩的身段也追趕上來,宛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
“你是想問,侯爺會不會回來退敵吧?”同樣身著白色連體裙衣的大喬笑的很苦澀。
如果是在一年前,劉曄說起要為喬家和林墨聯姻的時候,她會很堅定的說出‘會’這個字。
可是現在。
她不敢再去奢望了。
有些事情,不去期望,就不會失望。
在彭城的時候,他說過一年內會到皖縣,她信了。
在北國的時候,他說戰事頻繁,但昔年之約不敢忘,她也信了。
可是現在,一年又一年,她不喜歡再去做這樣的假設。
能期待什么呢?
“說不定,侯爺會像故事里的少年將軍一樣,騎著白馬,提領萬眾之師,在危難之間退去大敵,然后主動跟父親求親呢?”小喬的腦袋枕著玉臂趴在石桌上,百無聊賴的說道。
她沒有大喬這么悲觀,但,也覺得這種事情,只會出現在話本里,話本里的故事,總是為你描繪出一副英雄救美、力挽狂瀾最后功成名就、豐收愛情的兩全結局。
可就連小喬這種愛幻想的小妮子都明白,話本之所以是話本,是因為它不過是人們寄托美好、填埋意難平的憧憬罷了。
現實世界里,這樣的事情,根本不存在的。
“就算會有那么一天,他也只不過是為了大業,斷不是為了你我二人!背跚锏娘L掠過她的臉龐,青絲摩挲著出水芙蓉般的肌膚,也勾勒著她的心田。
“那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姐姐會原諒他嗎?”小喬抬起頭來莞爾一笑,是那種純真青澀中帶著對美好未來無限期待的笑。
最初的時候,大喬會笑著回應,有什么原諒不原諒呢,我們又不能逼他做什么。
后來,大喬笑的有些勉強,會說,只要他能來,一切的等待都值得。
可是現在,她只是幽幽的看著眸子有光的少女,搖了搖頭,呢喃道:“他不會來的。”
“如果父親也如你這般想,孫策多跑幾趟,指不定就答應下來了。”小喬有些泄氣了。
雙方倒沒見過面,不過孫策的名頭聽了有些年月了。
是個驍勇善戰、劍眉星目的將軍,倒也符合當下少女懷春的心思。
可不管是出于慕強心里,還是當初那不負責任的誓言,她們的心中,都是在等待著彭城詩會上意氣風發、才高八斗的男子回來迎娶她們呀。
……
“老匹夫,什么考慮考慮,不過是托詞而已!”出了喬府,孫策半瞇的眸子壓抑著怒火。
“伯符不必惱怒,眼下局面尚不明朗,淮南士子眼中我們不過是暫居此地罷了,待他們認識到揚州終將歸一的時候,想喬公就會坦然多了!敝荑さ故菍捫牡亩唷
“我倒也不是氣惱那老匹夫,可是此事不成,我們的計劃就得擱置了。”
騎著疾風馬的孫策仰頭長嘆一聲,“難道,非要讓江東的兒郎用命去拼不可嗎?”
現在打仗呢,跑來提親,這事聽來就荒唐。
孫策不是急色之徒,更非荒唐之輩,這事還要從周瑜的謀劃說起。
拿下廬江后,沒有急攻九江,又沒有去打安豐,是沖著想要他們爭斗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的。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周瑜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淮南士子對于安豐援兵的迫切程度,竟然高過了徐州方面。
這里頭除了距離問題,原來還牽扯到了淮南派系的問題。
安豐幾番大戰,早年間的徐州老兵死剩不多了,后來的新兵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淮南三郡。
這件事讓周瑜心里開始有了新的盤算。
那就是,策反淮南派。
淮南派的老大是劉曄,劉曄呢,嘗試過了,沒啥效果,但他與喬家交情深厚,同時喬家在淮南士子中的影響力就算比不得劉曄,也是老二的位置。
所以,他們想著跟喬家攀上親,這樣利益共同體的情況下,喬公就必須站出來說話了。
能夠把劉曄搞定,那當然是最好的,就算搞不定,安豐城里的淮南軍,也是有動搖可能了。
畢竟,一支軍隊的主將、副將和監軍可以是你呂林嫡系,總不見得校尉、都尉、軍司馬也都是你們的人吧,讓也得讓出一些位置啊。
說是集體策反當然做不到,可只要有一隊人答應了,安豐這座堅城可就有漏洞了。
當初的壽春城是怎么被攻破的?不就是出了魯肅這樣一個內應嗎?
現在,聯姻計劃失敗,孫策當然惱怒。
“報!主公,關羽的信。”一名軍士策馬而來,將一捆竹簡交到了孫策手中。
閱覽著上面的內容,孫策表情先是眼前一亮,隨后眸子一沉,最后憤怒的將竹簡朝著地上一砸,怒罵道:“打了兩場敗仗還敢這般輕狂!”
周瑜看了一眼地上的竹簡,輕笑道:“夜襲那一戰,憑借著對時機的掌控,以少勝多,且殲敵逾萬,關羽難免驕狂,可是又督促主公速去安豐?”
孫策冷哼了一聲,點點頭。
你說你,崔就催了,還帶侮辱人的,什么江東兵馬是否太過孱弱,這么久拿不下一個九江,是來不了,還是不敢來,真要是不敢來,他就自己取安豐了,到時候別問他要。
“我是擔心這廝到時候退兵,沒了旁軍牽制,我們可就只能強攻安豐了。”孫策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
“既然上計不成,便行中計吧!敝荑ばα诵。
“何為中計?”孫策蹙眉道。
“大舉進攻九江,沿途多行圍城,不急攻破,以此造勢,把壓力給到魯肅那頭,就算他忍得住不來救援,他手底下那群淮南軍也會隱忍不住的。
到時候,便是無法激起兵變,我們拿下九江,一來淮南士子不會對我們頑抗到底,二來圍城安豐的時候,他們的軍心也已搖搖欲墜,甚至射入一些賞格,就有機會策反他們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