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劉艾打頭,很快就有其他人一一出列支持。
不算多,但也有十幾個人。
龍案下,劉協右拳緊攥,除了他這一道支持外,竟然就沒有其他人說話了,這是劉協完全沒有料想到的局面,呂林的人干什么,全部都啞巴了,你們還真是不想要這個位置了?
事實上,同樣的疑惑也在楊彪的心里產生。
在他的計劃里,今日朝堂之上必然是呂林黨羽全部下場支持他們的人,聲勢浩大肯定蓋過自己,不過沒關系,已經醞釀好了說法來反駁。
一旦形成了僵持局面,陛下再往自己這頭傾斜,這事還是很大可能辦的成。
不管怎么說,從曹操手里出逃這件事,自己也是居功至偉的,他不相信劉協會支持呂林不支持自己。
結果卻是,呂林派系無一人說話,蒙圈了。
這可是手握天下士人晉升之道的太學院院長之職,你們當真不搶一搶?
劉協臉上古井無波,可內心里急切的想跳腳,這個位置必須要讓林墨來出任,這是他的計劃之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科舉推行時天下世家的怒火都發向呂林一派。
同時,他們的出身又注定了是世家們會質疑這是經年累月沉積下來的階層矛盾,雙方到最后注定不能共存。
有了這樣的大前提,到時候自己屠殺功臣的事情就不會有任何人有意見了,因為他們都巴不得呂林覆滅。
好,你們不爭,那朕來幫你們!
“林愛卿當年在彭城詩會一舉奪魁傳為儒林佳話,更是贏的才高八斗之名,你在天下士人的心里也是有很高地位的,為何今日不說話呢?”劉協笑的很和善。
此話一出,楊彪就愣住了,這是什么意思,你們什么時候抱團了嗎,陛下這是要偏向呂林?
林墨躬身道:“陛下謬贊了,微臣出身貧寒,未經詩書禮易浸潤,不過是學了些詩文小道僥幸奪魁罷了,要論傳經授業、資歷威望,微臣是遠不及楊司徒的,微臣也覺得,楊司徒出任未嘗不可!
這……這一刻,大概劉協和帝黨派系的人很懵逼吧。
太學院院長啊,誰握住這個位置就等同于握住了天下士人的心,他竟然真的不要?
莫非我等當真誤會了他們翁婿,他們并非曹操,不是權臣。
有那么幾個人甚至內心里生出了一絲愧疚感。
乃至于劉協的信念都有些動搖了,他不會真的像國舅說的那樣對大漢忠心耿耿吧。
本心而言,劉協是希望林墨去爭取的,因為這盤棋他已經全部做了計劃,現在林墨來個不爭,他反而覺得后面的落子會受到影響。
可人家已經說不想當了,沒理由那頭要當的你不給,這頭不當的你硬送吧。
后悔了,早知道這個局面,事前真應該跟下面人都通個氣。
劉協一時間不知所措。
正是楊彪一方覺得勝券在握的時候,趙儼站了出來,“陛下,微臣舉薦鐘繇鐘侍郎,其人博古通今、精研儒學,必能擔此重任!”
趙儼,潁川派系的大拿之一,如果歷史不發生改變,他對曹家也算忠心,至少篡漢這件事是幫了忙的。
不過曹操遷都的時候,他是在扶風一帶,也就跟著鐘繇一起來了許昌。
趙儼說完,荀彧也站了出來,“微臣附議!
之后陸續有潁川派系的人出列支持。
曹操走后,潁川派系的人也跟了不少過去,荀攸、杜襲、陳群等人就不在這里,否則應該都會下場支持的。
他們心里也很好奇為什么林墨不爭這個位置,但朝會前兩日,鐘繇開始主動聯系各方人員,表明自己要爭太學院院長一職,潁川派系的人自然是支持的。
畢竟,不管怎么說,這個位置落在潁川人手上,對他們也是極為有利的。
所以就連不知悉內情的郭圖、辛家兄弟也都出列了,因為,他們也是潁川人。
這樣一來,鐘繇和楊彪的擁護者似乎能持平了。
雙方人馬都有些迫不及待的看向劉協,可他們,畢竟不是林墨,落子亂了,劉協的心思也恍惚了,對此顯得興致缺缺的。
林墨抬眼望了望劉協,陛下,我來幫幫你吧。
于是,當朝司空、太尉、太常、宗正、衛將軍、征東將軍、太仆、太常少卿全部出列,支持鐘繇。
這動靜,直接讓所有人都看傻了。
甚至包括辛家兄弟和郭圖,這……這是因為我們嗎?
潁川派系的人也很懵逼,這是什么路子?
當然,劉協就更懵了,你們要是支持他,剛才怎么不說話,趙儼開了口你們又全部跳出來,這算什么,玩朕嗎?
但很快,劉協和楊彪都有些釋然了。
猜想林墨或許是出于某些原因,又或許是真的不想當這個院長,所以一直無動于衷,可他也不想這個院長的位置落在楊彪的手上。
是這樣吧?
不得而知。
可這股勢力一旦下場,劉協的意見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畢竟這群人來了,逼宮都不在話下。
更何況人家只是在正大光明的表達自己的意愿。
劉協嘆了口氣,無力道:“就依眾愛卿所請,鐘侍郎出任太學院院長!
“謝陛下隆恩!”鐘繇跪拜行禮。
可他心里卻高興不起來,苦澀遐想:這一切,如果是真的,該多好……
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你,便夠了
關于科舉制的推行、取消察舉制的圣旨下傳到各州郡后,自然而然的引發了軒然大波,一時間大漢十三州的官吏都倍感不安了。
取消了察舉制之后,等同于把縣令一級往上官吏的權力大幅減弱,今后他們再想憑一己之力帶動整個家族,顯然是不現實了。
大家伙生氣歸生氣,可這股火卻無處發泄,畢竟圣旨是劉協下的,太學院的院長又是潁川世家大族鐘繇,整件事看起來好像真的跟呂林翁婿毫無關系,這就使得他們無法凝心聚力來反抗這道政令的推行。
江東方面,吳郡吳縣的陸府,四大家族的家主再次齊聚一堂,為的也是這件事。
“如果要這么玩,那我們可就不如支持曹操了,哪怕是支持孫策也比支持呂林強!睆堅时粴獾闹迸淖雷印
“這事跟他們有什么關系。”朱桓皺著眉頭悶聲問道。
“陛下被再次接回許昌之后就下達了這道詔令,要說全然沒關系,只怕沒人相信!
顧雍澀聲搖頭,“可就算有關系又能怎么樣,這件事從頭到尾他們翁婿摘的干干凈凈,天下世家就算有心聯合抗衡這道旨意也沒有突破口。”
顧雍的心里跟劉協算是想一塊去了,如果出任院長的人不是鐘繇是林墨,那天下世家可以說是他要挾了天子,一介流民出身的人早對世家不滿,往后的苦日子還會繼續下去,與其這樣不若趁早反了。
可問題是,情況并非如此。
天下世家此刻便是人心躁動,也只能焦躁不安罷了,不可能有付諸實際的行動。
“你怎么不說話,一個平南中郎將就讓你甘愿放棄家族未來?”張允看著一直默不作聲的陸遜問道。
陸遜微微一笑,搖頭道:“方今天下大勢,呂林一統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此時討論是不是要繼續歸順朝廷還有什么意義呢,繼續支持孫策也不過是垂死掙扎。
不過我倒是真的很想知道如今的許昌城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顧雍舉起茶杯緩緩吹散熱氣,抿了一小口方才沉聲道:“這一招著實厲害,直白的加強了朝廷的用人大權,會讓無數人心慕京畿而不在是希望偏安一郡之地做土霸王了。
伯言說的對,連老夫都想去許昌城里仰觀風云了啊。”
其實,無論是秦朝的世官制還是后來的察舉制,有很多的人并不喜歡在京畿之地為官,一郡太守的權力大到驚人,山高皇帝遠,自己主宰一方,還真不是普通的京官能比的。
可現在,他們這幾個身上都掛了太守位置的人,竟然對許昌動心了。
“這么說來,你們二人都決定繼續投奔呂林了?”張允問道。
“時也運也,現在呂林要下荊州,水戰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此投就算是雪中送炭,功勞不同于其他人!
顧雍不急不躁,慢慢給他分析,“再者,留給我們的選擇已經不多了,林墨這次帶來的封賞圣旨里也把孫策的侯爵罷黜了,指作亂賊,不正是方便我們動手嗎?”
“可他做的也太狠絕了點吧……”朱桓蹙眉呢喃。
“怕什么,惡名又落不到我們頭上,要殺孫翊尚且躲不過這罵名,林墨此法還讓我們四大家族都能置身事外,人家已經很有誠意了,若再遷延,可就有點不識抬舉了!
陸遜這話讓顧雍頷首支持,對于四大家族的走向,朱桓向來就是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不做表態。
張允看了看二人,嘆聲道:“你們二人都支持,那我還有什么話可說,那就辦吧。我負責把長江沿線的水師都收回來。”
“里頭還是有一些孫策的死忠部下,我親自跑一趟把他們都給收拾了!敝旎敢脖響B。
陸遜與顧雍交換了一個眼色,得到后者的默許,他便繼續道:“按照林司空所說,入夏之前我與休穆都要前往江夏,雖然他信里沒提水師戰船的事,但我覺得值此風云變化之時,該主動還是要主動一些。”
“你想怎么辦?”張允搖晃著手中茶杯。
“合四家傾族之力,水師戰船全部開赴江夏!
那可就是一萬多水師加上艨艟、樓船,陣容不可謂不豪華,都能撐起一方諸侯裂圖了,主打一個誠意滿滿。
不過朱桓眸子微沉,不放心的說道:“過去我們的人與黃祖嫌隙可不輕,雖然那是孫家與黃家的恩怨,可畢竟血戰多年,帶這么多人過去,會不會不妥啊……”
“所以林司空才會安排這一出啊!
顧雍手指在桌上的一封信上敲了敲,“你當他這么做是為何,一來是化解我們與黃祖的恩怨,再者就是捎帶著提醒我們,不要光讓伯言與休穆過去,要有點實際的誠意!
聞言,張允恍然大悟,“這林墨可真是聰明,我當時還沒想這么多,以為這么做只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放心的改弦易轍,原來還藏有這番深意!
陸遜輕笑了一聲,“不聰明,不聰明能夠撥弄這天下風云嗎?”
“那我們主動聯系黃祖?”朱桓問道。
“不必。”
顧雍擺手拒絕,“這些事林司空想來都做了安排,我們只需按照他的意思去辦就行了,其他的,莫要自作主張!
眾人意見一致,陸遜便起身道:“好了各位,時間緊迫,都快些回家做準備吧。我們四大家族想要長青,這回可是最后的機會了!
其他三人聞言起身,拱手作別后陸續離去。
……
取消察舉制、推行科舉這件事,席卷了大漢十三州,荊州不僅身在其中,而且風暴之烈隱隱有蓋過其他州郡的意思。
有人慶幸現在曹操還擁有抗衡呂林的實力,這就讓世家官員推行察舉制仍有一線生機,畢竟他曹操可不會聽憑你劉協的安排。
也有人想要脫離曹操回到許昌去,因為他們成為了這次變革的最大受益者。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