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顧云舒說的話,秦韶瑜卻偏偏不服氣:“哼。本宮仁德,然而學習又不如別人,將來江山如何守得?”
云舒聞言,淺淺一笑。一只手拿著自己的書本跟戒尺,朝前向秦韶瑜走近了一步。
秦韶瑜見狀,也不服氣地站在原地,只是上下滾動的喉結出賣了他的緊張。
不知道為什么,面對和顏悅色、溫潤如玉的顧云舒,他總有一種害怕的感覺。
就在他內心慌亂的時候,卻見云舒眼神清明,對著秦韶瑜說道:“江山不需要殿下親自去打,周國文武百官無數,能人輩出。殿下將來伸手一指,便會有人為殿下赴湯蹈火,開疆擴土。文有文臣,武有武將。臣也可以保證,只要殿下將來用微臣一日,臣便護著殿下一日。臣活著一日,殿下的江山就不會倒塌!臣,決不食言!”
或許是云舒說得話太過直接,秦韶瑜在聽到他的話之后,居然莫名地臉紅了。
“哼!彼行┎蛔匀坏貙⒛樒擦诉^去,然后又恨恨地轉過臉看了云舒一眼,“你好厚的臉皮,江山有你就不會倒?大言不慚!”
云舒輕輕歪了歪腦袋,難得收起了平日里的嚴肅,對眼前這個實際上比自己小許多的后輩眨了眨眼,說道:“臣說的是實話!
他才二十五歲,位居二品少師,又是禮部侍郎,尚書之位已經是必得的了。
有朝一日,或許能夠重見祖上的風光,做個宰相也未可知。他難道沒有守國的能力跟智慧嗎?
或許他該自信一些,其實他是真的很有能力的。
秦韶瑜被云舒的話懟得啞口無言,像是在替云舒害臊一般,紅著臉說不出話來。
云舒見狀,這才滿意地拿著自己的書本,離開了教學地點。
就像周帝自己說的,他的時日不多了。云舒既然已經擔任了這個職位,那么就要好好地負起教導的責任。
學生敬畏他是應該的,這會兒要是能趁機跟太子殿下將關系處理好一些,那便更好了。
他有些感覺,太子在他說完這段話后,雖然有些生氣,覺得他自大。然而在他表明自己的忠心之后,太子殿下似乎沒有那么討厭自己了。
這邊云舒教學后,從宮里出來。
路上幾名官員走過身邊,云舒也沒有看一眼走過自己身側的人。因為認識他的人實在太多,而他認識的人卻并不多。
想要攀談的人自然會上前說話,并不需要云舒主動去同人說話。
可云舒并不知道的是,在他離開之后,那幾位官員之中,就有一位曾經的舊相識,盯著他的背影瞧了半日。
許誠的視線一直盯著顧云舒,周圍的官員見狀,問他:“聽說顧大人的祖籍也在燕城,你盯著他這么舊,莫非你們是認識的?”
許誠聞言,像是回憶著些什么,然而下一秒卻說道:“顧大人在我們那里有名,只是我卻不認識!
雖然同鄉,不認識倒也正常。況且若真是同鄉且認識,許誠不可能來京都這么久了,都不投奔顧大人的,因此對方倒也沒再多問什么。
二人于是繼續走著,只是同許誠并排走著的人,卻并沒有注意到,許誠眼里那明晃晃的嫉妒。
晚間,周帝從別人口中得知了云舒今日在教書時說的話,仰頭笑了許久。
“這個顧慎之,居然還有這么說話的一天!”
隨后,周帝又同身邊的紀公公說道:“一會兒你替我傳句話過去,告訴那韶瑜,叫他好好同先生學習。顧先生雖然年輕,然而他的道理、學問卻不年輕,若是他隨意怠慢,我絕對不輕饒了他的!”
紀公公見皇帝高興,自然心里也高興,笑著應了是。
一面說著,心中一面想著。顧云舒說話如此狂妄,不喜人張狂的周帝居然沒有責怪一句,且笑得如此開心。
可見在周帝的眼里,顧云舒確實是有大本事的人,也配得上他自己說過的那些話。
春去秋來又一春。
轉眼間,國內已經實現了一年的和平,朝堂風氣在周帝的自律跟嚴于律人之下有了明顯的好轉。
然而國家有所好轉,秦承業的身體卻在日夜操勞國政之下,越發地不好了。
去年冬日,秦承業就大病了一場。到今年春天依舊是病歪歪的。
云舒對此還是比較擔憂的,畢竟秦承業是云舒遇到的一個算是比較賢明的君主,如果他隕落了的話,那么云舒絕對會十分頭疼。
畢竟南北都很明白,周國目前的情況,就是因為又能臣跟賢明的君主撐起來的。
倘若君主隕落,新帝如此年輕,能否撐起一個國家,那必定是要遭人質疑的。
先帝在時,難道周國沒有有能力的臣子嗎?非也,只是先帝昏庸只顧玩樂。
早些的時候并不聽臣言語,早點注重政治防御。后來又只顧逃命,將所有歷史遺留的問題全部交給了后人。
可見即便有能臣,只要帝王本身不賢明,國家也很難維持。
雖然大家有心讓國家更好一些,休兵養民,讓一個國家逐漸好起來,卻沒有辦法給予個人福報。
這年秋日,周帝即為也還沒有幾年,身體破敗,瞬間就如凋零了。正如夏花一樣,絢爛開過之后,凄涼地零落成泥了。
周帝去世之前,立了兩道遺囑。第一道,讓云舒擔任禮部尚書,給了他一條欽賜的戒尺,這尺子可抽帝王將相,說明即便是后任即為的皇帝,他也打得。
在朝官員,連兩位宰相都沒有這樣的權力。
不過大家也都理解周帝的想法。倘若周帝能夠繼續活個十年,顧云舒何愁坐不到宰相的位置呢?
而周帝到死都沒有太過逾矩,將云舒抬到過高的位置。就是因為他到死都要做一個端正的君王。
第二道遺囑,就是希望新帝能夠繼續維持他的遺志,三年之內不要打仗,要休兵。
云舒親眼看著秦韶瑜哭著在周帝面前立誓,答應他絕對不動兵。
這兩件事情吩咐完之后,周帝就兩眼一閉,永久長眠了。
可惜他這一生實在太短,也沒有真正的收復國土。不過群臣感念他的遠見跟克己,最終還是給了他“!钡闹u號。
“克念作圣曰睿、深思遠慮曰睿、圣知通微曰睿、慮周事表曰睿”。
原本他在位時間太短,雖然休兵止戈,給民間短暫地帶來了和平,但始終沒有大成就。
大家覺得“平”字或許更合適,但是由于他一生實在勤勉且仁厚,最后大家還是一至決定給了他這么一個謚號。
然而云舒也知道,其實秦承業在活著的時候,就沒有多注重的謚號是什么。
他唯一想要的,就是國泰民安,山河統一。
可惜,這些并沒能在他生前實現。
周帝隕落,太子自然上位。
短短在朝幾年的時間,云舒才二十六歲,就已經經歷了第三任帝王。
跟許多在朝老臣一樣,他見證了兩任皇帝的隕落。
新帝即位,大家所認為的唯一一件好事兒,那就是新帝的身體足夠強健,估計能夠活得比較長。
新帝即為后,皇后也很快被迎娶進來,那是北方擁有重要兵權的一位武將的女兒。
這是皇帝死前定下的婚事;屎竽锛译m然是一流,文官出身,沒有兵權。
然而如今各地都容易動亂,國內幾年換了三個皇帝,民間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騷1動,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武力撐腰,才能夠確;蕶嗄鼙恍碌劾卫挝兆。
雖然新帝羽翼未豐,也并不排除會被反噬的可能,然而這已經是秦承業能夠位兒子做的最盡力的一件事兒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顧云舒在朝堂里立著。
秦承業能夠在去世前將戒尺留給顧云舒,可見其對云舒的信任。
他到最后,還是希望云舒能夠教導好自己的兒子。
云舒跟秦承業的關系很好,自然也都明白周帝接下里對天下的打算。說實話,接下來只要新帝聽話,他是能夠好好輔佐的。
然而就在秦承業去世沒過多久,北方另外兩個藩鎮在冬天的時候又來試探新帝的底線,多次跨過黃河騷擾,就是不打仗,但就是放出消息要攻打。
新帝連忙準備防守,然而北邊軍隊在挑釁幾次之后,就立馬撤兵回城。
新帝被多次挑釁之下,終于怒不可遏,揚言要立馬攻打北方。
云舒多次勸諫未果,并且知道新帝正在氣頭上,此時他即便拿出了戒尺抽打,也喚不回秦韶瑜想要給北方一些教訓的心。
于是只好答應攻打,只是提出建議,在攻打北方,挫敗敵軍一次之后就停戰。
就跟之前一樣,打下人家一兩座城池之后便放棄繼續攻打,然后休兵養民,繼續維持著現有的和平。
等打仗的條件足夠充分的時候,再展開總攻。
新帝表面答應下來,云舒出于無奈只好妥協。
其實云舒有隱隱感覺到,接下來的局面他已經不好控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122章
冬日戰爭爆發, 好在國力強盛,這兩年來雖然休兵,但只是不打仗,國內還是在加大征兵的。
因為周帝的原因, 北方一直沒有敢打過來。
他們自然都知道周國國內的行動, 知道他們在征兵,知道他們在休戰。但是他們曾經被周帝打過, 知道疼, 所以短時間內不敢跟周帝對抗。
如今新帝上位, 北方便急急忙忙地來挑釁。
云舒估計是他們三個藩鎮內部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 想要趁著秦承業去世的這段時間, 弄垮周國。
其實周國現在兵力強健, 他們也不敢真的打過來,云舒能夠猜測到, 他們只是試探跟挑釁。
目的就是為了拖垮周國, 從而使得他們引發內亂。
在云舒看來,一旦新帝中計,非要跟他們打。那么接下來北方戰爭肯定不會為了求勝利,而只為了拖延, 所以肯定會以守城為主。
云舒忽然覺得這種打法實在有些熟悉,思考了兩天,才恍然發掘,這跟當初秦越他們跟西北鄭、梁兩國打仗的時候的戰術如出一轍。
看來對方也是有刻意在學習周國的優秀戰術, 而且在云舒看來,他們學得還不錯。
春季一到, 冰面融化, 然而卻仍然見不到新帝停戰的意思。
云舒多次上表被駁回, 戰爭一直打到了夏季。從一開始的連連勝利,到如今的節節敗退,不過是很短暫的時間。
在云舒看來,這卻是十分正常的。
這日在議政殿內,云舒就說道:“冬季來臨,他們知道咱們急著攻打,自然以守為主。如今咱們打仗的時間被拉長,打了幾個月來來回回的才攻下那么兩三座城池,士兵已經出現了倦怠的情緒。
對方發動攻擊,咱們又有糧草方面的壓力,城池不能丟,被迫專攻為守自然困難;噬虾鋈话l兵,之前我軍并沒有研究出一個攻打的戰略,況且北方面積這么大,只是一條戰線是難以攻打的,要多線一起作戰方可。”
“顧云舒,那你為什么不早說?!”秦韶瑜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云舒,問道。
“陛下!”云舒的臉色冷了幾分。主要是因為秦韶瑜又在那里叫他的名字了。
雖然是君臣,然而云舒是秦韶瑜的長輩,輔佐了前兩代君王,又是秦韶瑜名正言順的老師。
云舒不求人家一口一個“愛卿”,至少喊一句“先生”或者“顧大人”,要不然直接叫他的字也好,總比直接喊他名諱要強。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