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問,王著竟然遲疑了下,方才一臉肅重地稟道:“臣盡力!”
第251章 東平王府內
東平王府,后園,涼風如水,草木蕭疏,落葉凋零,整個一派凄冷涼秋之象。
靜謐幽長的廊道間,兩道身影緩緩地踱步前行,其中一人,拄著拐棍,步伐極慢,棍尾與地磚的碰撞聲清晰可聞,正是東平王趙匡贊。
同諸多乾祐老臣一般,趙匡贊這些年,也逐漸消沉下去,辭去身上大部分職銜,不再過問朝廷事務,歸養府中。有劉皇帝的原因,也有身體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是劉皇帝。
自乾祐北伐之后,趙匡贊隨駕還朝,便一直享受著崇高的禮遇,大概是過去與朝廷之間關系太緊密,與其他地方割據不同,趙匡贊受到的猜忌與控制很少。畢竟,曾經的幽燕,雖然有一定獨立屬性,但始終是朝廷治下。
而劉皇帝也始終堅守著當初的承諾,要與趙匡贊家族休戚與共,不只是爵位、俸祿上的優渥待遇,甚至還讓他參與到朝廷事務中,并給予實權,甚至于,還讓趙王劉昉娶了趙匡贊的女兒,親近厚待之情,令人羨慕,也更令人驚訝。
不過,隨著年紀的上漲,再加上身體的衰弱,趙匡贊在朝廷中的存在感也在不斷降低,及至如今,除了一個不時被人想起的東平郡王爵位之外,已然基本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俶寶,這可不像是你的風格!”蒼老的聲音拖著長長的調子,語氣中帶有少許的疑惑,趙匡贊一邊走,一邊看著跟在身邊的宋琪。
“朝野俱知,皇城、武德二司乃是陛下的爪牙,為陛下廣張耳目,無數人對二司探事職吏咬牙切齒,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從沒有成功的,為何,他們有陛下的庇佑!
范質、王溥的威望比你高,與陛下的關系比你親近,因諫二司,同樣受到陛下責難貶斥,你又何必去觸陛下之逆鱗,還是在國喪期間……
我是不解,你究竟是何用意?如今相位丟了,若是陛下以此疑比,再加罪于身,只怕還有性命之憂,你一向聰敏睿智,何以此番如此莽撞?”趙匡贊感慨著,語氣中滿是關懷之意。
宋琪聞言,倒很是淡定,甚至還露出了點笑容:“相位雖然丟了,卻得此空閑,能夠上王府來拜訪一二。尋常時候,可沒有這樣的機會?”
趙匡贊眉頭頓時蹙了下,停下腳步,盯著宋琪:“你是有心求退?”
對此問,宋琪沉默了下,然后輕聲道:“如今朝廷中,汲汲于權力名利者,不可勝數,但心存退意者,只怕也不只老夫一人,就是大王,又何嘗不是如此?”
聽宋琪這么說,趙匡贊搖了搖頭,道:“你與我不一樣!你是干才,是能臣,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陛下也向來倚仗,重視于你。
要知道,乾祐開寶以來,大漢那么多宰相,你宋俶寶是根基最淺的一個,即便趙普,雖出自藩鎮幕佐,但也在陛下身邊待過幾年。
你從幽州到山陽,再到政事堂為相,這一路是何其不易……”
聞言,宋琪終是嘆了口氣:“我終究老了,朝廷中人才濟濟,后起之秀,層出不窮,如張齊賢、呂蒙正、李沆、張雍等,都是經世干才,可擔大任,也不需我這個老朽了……”
“你這話,可有些言不由衷!”趙匡贊抬指點了下,道。
宋琪轉過身,背手而立,看向王府后院秋景,良久,方才嘆道:“與大王,直言卻也無妨。我以皇城司事進諫,一是確實認為似這等鷹犬機構的權力需要得到遏制,以免為患,擾亂朝綱。
陛下對此,實則也有防備,早年對武德司便多有約束,職權控制很嚴格,只是這些年,卻是越發放縱了,二司之權勢猖獗,已經侵害到朝廷法司職官吏職權。長此以往,必不利于朝局穩定,人心安定。
其二,如大王所言,我卻有求退之意了!我盡忠王事三十余年,雖無大功,卻也問心無愧,如今也到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陛下乃是不世出之雄主,然但凡雄主,有其大功,則必有其大害!說句不恭的話,如今的陛下,已經不能再以當初那個英明神武、胸襟廣闊的創業之君而視之了!
皇后娘娘一去,天下少一賢后,陛下也少一約束。過去,對待老臣,陛下常以黜免歸養相待,今后卻未必了!
宋琪講完,趙匡贊想了想,然后嘆道:“你竟存有如此想法,那繼續為相,確實危險!不過,即便有心求退,又何必選擇這樣一個危險的方式?”
宋琪搖搖頭,有些悵然道:“這也可看作是一種試探,結果,果然不出所料!
另外,大王當知前武德使李郡公之事吧,他可是數次退而不得。陛下如今性情偏暴,喜怒無常,他能棄人,卻難容人棄之。我無病無災,若是貿然請辭,只怕非但難得陛下準允,反而會招致其懷疑。
甚至于,我都有些不敢托辭稱病……”
聽完宋琪這番話,趙匡贊呆了下,老臉上露出一抹苦笑:“我久離朝堂,卻不知陛下已然變得如此可怖!”
“陛下是雄主!雄主,又哪有不多疑的?越到晚年,則越是如此……”
“倘若如此,那這宰相不做也罷?”趙匡贊道,說著,忍不住劇烈地咳嗽了幾聲。
見狀,宋琪趕忙扶著趙匡贊,伸手撫其背,助他順氣,嘴里勸道:“大王還需保重身體?”
“無妨,人老多疾,早年浪蕩,落下了些病根,如今,只是還債罷了!”趙匡贊又咳嗽了幾聲,擺手道。
要說老,趙匡贊也才六十出頭,比宋琪還要小好幾歲,但面貌之蒼老,卻完全蓋過宋琪,半頭的銀發,滿臉的皺紋,瘦削的身體,總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
“今日與俶寶一談,我感慨良多,且隨我來,有一物想與你看看,也請你拿個主意!”趙匡贊朝宋琪示意道。
“大王請!”
二人入書房,落座,趙匡贊在書案上翻找了一番,取出一道奏本,遞給宋琪:“你看看!”
宋琪略帶好奇地接過,稍加閱覽,眉宇間也很快增添了一抹慎重。
第252章 東平王的謝幕
緩緩放下手中的奏章,宋琪抬眼看向趙匡贊,問道:“大王決心已下?”
趙匡贊端起侍女奉上的奶茶,抿了一口,回道:“若未下定決心,也不會將此奏傳示與你了!”
聞言,宋琪笑了笑,以一種自嘲的語氣道。:“此言得之,陛下說得不錯,我確實是老糊涂了!”
在給宋琪的罷免詔書中,劉皇帝用了兩個詞來形容宋琪,一是老來糊涂,二是見事昏聵,沒有一點客氣。
過去,在對大漢歷任宰相中人事調動中,不論是黜免,還是下放,劉皇帝都會給足尊重,維持一個基本的體面。到了宋琪這兒,顯然不一樣了,沒有留一點面子,理由也比較牽強,有點無罪加誅的意思,幾乎是明示天下,劉皇帝對宋琪不滿意了,所以罷了他。
當然,楊邠、蘇逢吉那兩個開國宰臣不算,那二人乃是劉皇帝整治朝局、加強皇權行動下的犧牲品,需以重罪懾人,同時,也更好欺負些……
對宋琪而言,這段時間的際遇,實在令人唏噓,至少在大部分人眼中,他是受到了不公對待的。而于宋琪而言,即便心中本就有所計較,但事到臨頭,提之也不免多些委屈與感傷。
“你我相交多年,在我面前,就不必故作自謙了!事已至此,能安享晚年,就不必過于掛懷了!”趙匡贊見宋琪的表現,心中陡生幾分戚戚然,出言開解的同時,轉移話題:“對于我這份辭表,你覺得如何?”
“大王舍得?”聞言,宋琪不答反問。
趙匡贊沉默了下,嘆道:“不得不舍啊!”
說著,趙匡贊將他的考慮,如實道來:“平心而論,陛下待我趙家,已是格外寬恩了。我父子都曾效力契丹,為之爪牙,入侵中原,大漢初立之時,也曾與朝廷作對。
至于后來,我父子坐鎮幽州,臣服朝廷,也只是時勢使然,不得不為。與那些跟隨高祖、陛下出河東的股肱之臣不同,我父子實為貳臣,即便與那些后期投效以及提拔的能臣干才相比,也要疏遠一些。
陛下不念舊過,寬容相待,恩遇厚重,我是十分感激的。不過,我家若是將之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惜福收斂,那樣災禍將不遠了。
如俶寶所言,陛下老了,可敬,同樣可怖,連你這樣的賢臣都要通過這等冒險手段以求自保,何況我趙家?”
停頓了一下,趙匡贊繼續說著:“當年,為了安撫幽州,陛下曾許諾,讓我趙家永鎮幽州。而今思來,這樣的承諾,實在太可怕了,隱患太重。
第一次北伐之后,幽燕盡歸朝廷,麾下文武軍隊被全部拆解,我也隨陛下還朝。不瞞你說,當時陛下雖則禮遇深厚,但我卻是做好了被幽囚的準備。
幸得陛下寬宏大量,未曾棄諾,甚至在朝廷事務上多有倚重,敢付實權。我也曾因此,少了些謹慎……”
說到這兒,趙匡贊偏頭看了宋琪一眼,再喝一口熱奶,又道:“一尊王爵,顯赫當世,為人羨慕,我也常因之自得。畢竟,整個大漢,才幾尊異姓王爵?
然而近些年,我確實越發為這頂王冠之重而大感不支了!試思之,陛下連對諸皇子授爵,都慎重異常,從未貿然封王,何況我們?
過去為了籠絡功臣,大肆封賞,誰也不知,陛下如今看待我等,究竟作何感想?”
“當初,襄陽王曾主動上表,請辭王爵,想來,他的感受與考慮,即便與我不同,也不會有太大差別!”趙匡贊嘆道:“與安守忠相比,我的反應,已是遲緩了。思來想去,與其被這尊王爵壓得喘不過氣,不如棄之,交還陛下,以求長安……你如今的遭遇,也更堅定了我的想法!”
聽完趙匡贊這份腹心之言,宋琪拱手道:“大王對此事,看得透徹,如此器量,也實令人敬佩!”
聞言,趙匡贊頓時笑了笑,擺手道:“何來的器量,我也只是老來多慮,膽子也變小罷了!”
說這話時,趙匡贊眼神清明,面上也是一臉輕松。今日的對話,似乎勾起了對往事的回憶,趙匡贊感慨道:“我趙匡贊這一生,也算不凡人了。二十來歲,便是一方節鎮,隨老父縱橫天下,馳騁中原!
不到三十歲,便提領一方,坐鎮幽燕,雖無恩惠于治下之民,但外御北寇,也盡心盡力,薄有功勞。權勢、地位、名利,我都曾肆意享受,此生無憾!
如今,我的身體是日漸不支了,我雖然享受夠了,卻也需為膝下的子子孫孫們多做些考慮了。能做的不多,已經給他們留下大筆財產家業,足夠他們享受幾世了,臨死之前,我做這最后一步,算是為他們的平安著想了……”
見趙匡贊那一臉動情的模樣,感其悲涼之意,宋琪嘆道:“大王真是用心良苦!”
而趙匡贊竟然抬手擦了擦眼角,把眼眶都給說濕潤了,歉然地沖宋琪道:“人老多情,讓俶寶見笑了!”
“大王言重了!”宋琪道。
沉吟了下,趙匡贊問:“你覺得陛下會準允此奏嗎?”
宋琪搖了搖頭,道:“不知!天威難測!”
“那我該遞交進宮嗎?”趙匡贊再問,順便補充了一句:“我與襄陽王那邊,也交流過,他又準備了一份辭爵章程!”
一聽這話,宋琪臉色微變,立刻鄭重道:“唯有此事,大王需謹記,萬不可與襄陽王一起上奏!”
趙匡贊微愣,緊跟著反應過來,凝眉道:“說得是!是我欠考慮了,否則,恐怕又要惹得陛下生疑了!”
言罷,趙匡贊又哈哈大笑了幾聲,沖宋琪道:“此事議定,算是去我胸中一大塊壘了。許久未曾飲酒了,今日俶寶過府,甚是開懷,就破個例,與我暢飲一番!
說著,趙匡贊便又重重地咳嗽了幾聲,老臉都漲紅了。見狀,宋琪目露關切,勸道:“大王盛情,我感激不已,不過,還請遵從醫囑……”
趙匡贊擺擺手:“醫囑,聽與不聽,全憑心情。你宋琪來了,自可拋諸腦后!走,到廳堂去,我已經命人備好了酒食!”
二人聯袂而往,趙匡贊還是拄著那根拐杖,一身的遲暮之態,不過嘴上依舊輕松:“對了,俶寶你為官這么多年,忙于政務,怕是沒有積下多少家產吧,你那府邸,簡陋擁擠,實不堪居住,也該換換了!
過去經營官場,如今退養得閑,也該享受享受了!如今公卿勛貴,都在下外洋,其中利益如何,恐怕你也清楚。
過去,未免給你惹麻煩,未盡心意,這樣,我調幾艘船給你。不要拒絕,這也算是一份謝禮,我年月不久,今后,我趙家之事,需幫襯之處,還請多費心……”
第253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么異姓王
立冬這一日,劉皇帝出宮私訪,游覽西京,想要就此換換心情。對劉皇帝而言,十一年未見,洛陽多了不少陌生感,比繁華俗麗,開封確實要勝過洛陽不少,然而論格局與氣勢,卻不是開封城所能比擬的了,畢竟千年古都的底蘊擺在那兒。
而長久沉浸在東京浮華的劉皇帝,再見洛陽,也產生了一種耳目一新之感,時隔多年,他仿佛重新找回了當年執意遷都的憂國情懷。
冬季,本是萬物休養,生民享受收獲的季節,然而大概是國喪的原因,洛陽城整體顯得格外安靜,市井間的喧鬧都好似夢囈低語,士民臉上也少見笑顏。
劉皇帝想要沾染一下民間生氣的目的,終歸沒能達到,他也無法真正做到像過去那般體察民情,連詢問民生情況都顯得有些敷衍,心中的陰霾隨著冬日的到來反而加重了幾分。
因此,回宮之際,劉皇帝臉色生冷,眼神漠然,然隨身伺候的喦脫心驚肉跳的。不過,隨著東平王趙匡贊的辭爵奏章呈上,他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雖然很微弱,但終究是笑了。
垂拱殿內,燈火闌珊,微冷的風不斷侵入,劉皇帝的面色卻柔和了許多。審閱完趙匡贊的奏章,劉皇帝將之傳示劉旸、趙匡義、王著以及呂端。
在李昉、王祐未及入京之前,朝廷中的主要事務,基本都由這四人處置,當然,近來劉皇帝對國事的關注直線上升,隔三差五就要在垂拱殿聽政,遇事也多與四人商議。
劉旸幾人依次閱覽,對于內容,反應不一,不過,一時都不敢貿然作話。他們不說,劉皇帝卻主動問道:“對于東平王所請,你們有什么看法?”
這個問題有些難回答,難就難在,摸不清劉皇帝的想法,因而,殿中的沉默持續著。
見狀,劉皇帝也不惱,將喦脫收回的奏章隨手丟在御案上,又道:“都不作話?那朕換個問法,你們說,趙匡贊此請的目的是什么?無緣無故,連朕賜的王爵都不要了,內中必有隱情!趙卿素來敏捷,你說說看!”
被劉皇帝點到,趙匡義略感為難,心中暗思,其中有什么隱情,陛下難道不知?左右不過,引退自保罷了。
當然,內心真實想法是不好道出的,劉皇帝的注視下,趙匡義也不敢多想,稍加思索,便從容道來:“臣以為,東平王此奏,必有緣由,陛下不若召之垂詢,一探究竟?”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