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一陣無語,朱祁鈺擺了擺手,道。
“起來吧,朕今日找你過來,的確是有事要你去辦,不過你也不必一副要為國捐軀的樣子,朕都說了,只要你用心辦事,哪怕出了什么事端,也有朕保著你呢!”
有了這顆定心丸,盧忠也站起身來,繼續賠笑道。
“皇上您盡管吩咐,臣豁出命去,也定替皇上將事情辦好!
朱祁鈺一陣頭疼,這什么毛病啊,動不動就豁出命……
懶得跟他計較,朱祁鈺說起了正事。
“今日朝會上的事情,你可聽說了?”
錦衣衛的性質特殊,指揮使有隨時進宮直奏的權力,不必經過任何的部門,所以一般來說,是不會參與每天的早朝的。
通常情況下,只有每月兩次的常朝,錦衣衛指揮使才會參與,其他時候都在本衙內處理事務。
所以今天早朝的時候,盧忠是不在的。
但是早朝議事的內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盧忠作為錦衣衛指揮使,肯定一早就得到了消息。
上前一步,盧忠試探著道。
“回皇上,臣已聽聞了皇上的圣諭,您放心,只要大理寺和刑部有需要錦衣衛配合的地方,臣一定竭盡全力!
朱祁鈺搖了搖頭,道。
“朕不要你配合他們,朕要他們配合你!”
盧忠眼珠子轉了轉,小心的開口問道。
“臣斗膽,請皇上明示!
朱祁鈺也不跟他打什么啞謎,直接道。
“錦衣衛為監察百官而設,朕今日在早朝上已經說了,自正統八年起,凡是和王振有所牽連的人,一概清查,好好的查。”
“這件事情,靠刑部和大理寺,人手不夠,而且怕是也不敢查,得錦衣衛來!”
盧忠敏銳的察覺到,天子的說法,和早朝上的有所不同。
作為天子的第一次早朝,盧忠雖然沒有過去,但是過后也是仔仔細細的把早朝上天子的一言一行都仔細研究過。
他記得清清楚楚,天子的原話是。
“……自正統七年起,凡阿附王振,身負罪行者,無論所涉宮內宮外,官位高低,皆依照大明律例論處……”
當時盧忠和其他的大臣一樣,因著早朝上對這些人處置意見的爭論,所以理所當然的,把目光都放在了最后一句上。
但是現在看來,天子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105章 施恩
正統七年,發生了好幾件大事。
這一年,太上皇大婚之后,正式親政。
沒過多久,秉宣宗遺詔監國的太皇太后張氏薨逝。
緊接著王振被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東廠。
就此拉開了王振權傾朝野的序幕。
換句話說,王振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將自己的勢力伸入外朝的。
將整句話聯系起來,盧忠隱有所悟。
凡身負罪行者……
什么叫身負罪行,可不得查嗎?
既然要查,那可不就得用到錦衣衛嗎?
明白了這一點,盧忠心頭一陣興奮,立刻道。
“皇上放心,查案是錦衣衛的本分,臣一定將和王振有關的所有人和事情,都查的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朱祁鈺瞥了他一眼,就知道他領會錯了自己的意思。
于是不得不給他潑上一盆冷水,道。
“朕讓你查,可沒讓你胡亂查,朕要的是實情,不是編造出來的謊話!
“而且這件事情,你須得低調,不能大張旗鼓的查,更不能亂抓人,錦衣衛只管查,抓人和審訊的事兒,都聽刑部和大理寺的,明白嗎?”
應該說,俞士悅和江淵兩個人,久在朝堂,對于形勢的預估還是基本準確的。
當前的局面,也先還在關外虎視眈眈,最新的軍報上說,這幾日各個隘口騷擾的游騎突然變多了起來,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
這個當口,朱祁鈺還分得清輕重緩急。
真要是牽連朝堂上的官員,勢必要引起一場大震,這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朝臣們現在能夠接受的了的。
所以他需得給錦衣衛敲個警鐘,避免他們打著旗號胡作非為。
盧忠神情略略有些失望,道:“皇上您的意思,錦衣衛只負責調查,不負責審訊?”
作為大明有名的特務機關,錦衣衛有一整套完備的糾查,抓捕,羈押,審訊的體系,甚至擁有自己的“詔獄”。
擁有著直接抓人審訊權力的錦衣衛,才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天子親軍。
但是只查不審,那不是白給別人做嫁衣裳嗎?
想了想,盧忠還是有些不甘心,開口道。
“皇上,查案錦衣衛的確拿手,只要您愿意,朝廷上下咱都能查的明明白白!
“不過這大理寺和刑部,終究是部堂官,牽扯考慮的都太多,要是讓他們來審來判,怕是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祁鈺沒說話,只瞥了他一眼,盧忠頓時后背一陣發涼。
從進殿以來,皇帝對他和善的態度,讓他幾乎忘了,眼前不是和他平輩相交可以相互商議的同僚,而是手掌生殺大權的皇帝。
于是盧忠立刻跪下,低著頭,道。
“皇上恕罪,是臣逾越了!
“下不為例!”
朱祁鈺淡淡開口,想了想,還是解釋道。
“朕要的,就是大事化小,如今形勢動蕩,不宜大動干戈,你該查的查,查出來的,如果需要過堂,就幫著刑部拿人過堂,其他的不必你做!
“是!”
盧忠心中還是存著疑惑,但是也不敢再問,領了命便退下了。
待他離開,朱祁鈺看了一眼侍立在旁的興安,問。
“你是不是也想不通?”
興安不好意思的點了點頭,他素日接觸政事不多,剛剛的一番奏對,的確看的一頭霧水。
不過他和朱祁鈺的關系,要比盧忠親近的多,所以也少有幾分忌諱,大著膽子說道。
“奴婢愚鈍,只能看懂一二分,斗膽猜測,皇爺您是想借此機會,摸一摸朝廷上下的來歷底細,看看他們背后藏著什么人。”
“但是奴婢想不通,此事本來只需錦衣衛暗中進行便是,為何要如此大動干戈……”
作為一個積極上進的好內宦,興安雖然年輕,但是也時常跟著成敬,明里暗里的積極學習,眼光還是有提升的。
皇爺剛剛繼位,對朝中群臣了解不夠,肯定是要讓人來探聽他們的底細的,這不奇怪。
但是要探聽底細,錦衣衛有的是法子不惹人注意的探聽,何必要鬧得動靜這么大,還要過堂。
興安一直在旁邊看著,朱祁鈺的話他也都聽到了。
聽這個意思,但凡和王振有所牽連的,有罪沒罪,都得到大理寺走一遭。
而盧忠也說了,這些人里頭,絕大多數大理寺和刑部是肯定動不得的。
既然動不得,又平白折騰這些作甚?
朱祁鈺挑眉一笑,開口道:“不錯,近些日子跟著成敬,倒是有長進!
畢竟興安和盧忠不同,是他最親近的人,還是要好好栽培的,因此對于他的問題,略一沉吟,朱祁鈺便對他解釋道。
“王振一事,牽連甚廣,朕這么做,既是震懾,也是施恩,這些日子朝局上下,看似平靜,但是實際上,人心惶惶的很,須得讓他們安心下來!
秉政了這么久的日子,朱祁鈺實際上早就已經察覺到了。
自從王振出事之后,朝臣們的情緒就變成了火藥桶,幾乎一點就炸,左順門之事就是明證。
換了尋常時候,他們再大膽,再憤怒,也不至于如此失控。
朱祁鈺仔細想過,造成如此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當然就是王振本來就罪行累累,又招致大軍被滅,群臣的確是出離憤怒了。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慌了。
之所以這幫朝臣要對王振一黨窮追猛打,至死方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曾是王振一黨的附庸。
天子自正統七年開始親政,王振便開始進入朝堂。
失了張太皇太后這座大山壓著,張輔被他拉攏,三楊又日漸凋零,到正統九年楊士奇死后,朝中便再無可以掣肘王振的大臣。
整整五年,朝中但凡不順他心意的,要么被遠謫,要么被打壓,要么干脆被殺。
朝堂上剩下的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曾經阿附過王振。
倒不一定是替他做了什么事,但是阿諛奉承,在某些政務處理上,順著王振的意思去辦,絕大多數人都是有的。
更有甚者,因為王振對于天子影響巨大,請托行賄,上門求他辦事的,也有不少人。
王振這么一出事,他們一方面心里慶幸于這個幸進的閹人終于死了,另一方面,多少也有幾分驚惶不安,生怕被牽連進去。
正因如此,他們才迫不及待的唾棄王振,要將他死死釘在恥辱柱上,同時狠狠的清算王振一黨。
這一切,都是在掩蓋他們的心虛。
這個時候鬧得有多厲害,就說明他們心里有多慌亂。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