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鵲清和沐彩云雖都出自將門功勛人家,但輔導他一些識文斷字還是足以。
小朱桱大概是瞧出了兩個大姐姐往后在宮里的地位和身份,總是有些討好的意味。
只要他每每露出一臉的憨厚卻并不老實的笑容,手里就總是能多少好幾份吃食。
朱允熥的大妹朱清靜卻總是那般的賢良淑德,整日做著女紅、讀著女德,順帶實在忍受不了的時候,就會管教一番二妹朱清姝、三妹朱清寧。
小小的東宮里,在這些人的組成下,倒是比過往更加的別樣熱鬧起來。
朱允熥的回來,引得東宮里頭更是歡樂。
幾個小孩嚷嚷著三哥哥春節不曾在家里,少了一份紅包壓歲錢,這一次得加倍補償。
就連朱允熞,也終于是少了些懦弱膽怯,小心翼翼的跟在幾個姊妹身后,對著朱允熥伸出了手。
這就是很好的改變,若不是有國事在前,朱允熥覺得自己應該對這孩子更好一些,最好是帶在身邊多教一些東西。
臨出東宮,朱允熥還深深的望了站在宮門后的朱允熞一眼。
他不由想到此時被圈禁在中都鳳陽皇城里的老二朱允炆。
不知他如今如何,是否真的如那日在通濟門后東水關碼頭上所表現的那樣,真的是心中已經開釋。
想著想著,他又想到遠在北平的老四叔朱棣。
想必自己如今是監國皇太孫,又去了一遭浙江道的事情,他都已經知曉了。想必,張志遠目下也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沿著甬道走了幾步,朱允熥又想到遠在倭國的鎮倭大軍。因為距離的原因,那邊一直都不曾有什么訊息過來。
只是他清楚,這會兒時間尚且短暫,開采銀礦,穩定倭國內部南北持續分裂的局面,還需要李景隆、張翼、鐵鉉他們長期勠力同行。
倭奴大概會和第一批銀子回來。
倭奴送去山西陜西兩道,替代大明百姓,去開采煤礦,增加產量。
用倭奴,朱允熥不心疼,便是礦坑坑道塌了又如何?
倭國如今都快要相互頭打爛了,吉野家還要大明去穩定局面,他們沒有時間來顧忌這些到了大明就會變成倭奴的人究竟會有怎樣的生活和結局。
一路,朱允熥想了很多。
只是目下大明朝已經一步步的在自己的帶動下,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這是一條不歸路。
至少在他看來是這樣的,不成功便成仁不是選項。
必定成功,才是唯一選項。
攘外必先安內的話,從來就沒有說錯過的。
大明需要一個更加完善的內部條件,才能夠將全部精力放在外頭,才能趕在前頭站在這個世界的巔峰之上,將外域所有進步的可能都扼殺在萌芽之中。
等到孫成在身邊輕輕呼喚了一聲,朱允熥才從滿心的思緒之中回過神來。
“三爺,中軍都督府到了。”
“屬下也已讓人提前請了在京侯伯功勛們過來了。”
朱允熥回過神抬起頭,看向面前的中軍都督府衙門。
在這里面,還有一場骯臟卻絕對正義的交易,等待著自己。
第一百九十八章 骯臟的交易
世間萬物,總是在不停的進行著交易。
就如同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的能量守恒定律。
看了眼面前的中軍都督府衙門,朱允熥將手中的馬鞭丟給一旁的孫成。
還沒走上臺階,衙門前的官兵便已經躬身彎腰抱拳。
進到中軍都督府正堂,朱允熥就看到開國公常升和涼國公藍玉,剛剛好一左一右落下屁股,坐在了正堂左右兩側的頭把交椅上。
很顯然,這二位是剛剛才到的。
踩的時間很準。
朱允熥默默的笑了一下。
這便是如今朝堂之上,軍方的格局。
無聲中,朱允熥從在場眾人面前走過,徑直到了中軍都督府大都督的主位前。
“臣等參見皇太孫。”
眾功勛將領起身,抱拳施禮。
朱允熥點點頭,伸手下壓,示意眾人落座。
而他則是靜靜的注視著眼前這些人。
除卻常升和藍玉兩位國公以外,在座之人無一例外的,都是大明朝的開國功勛武將們。
一位位的侯爺、伯爺,今年如今大明已有二十五載,他們也都到了壯年末期,但他們仍然代表著大明朝的軍人和軍隊。
在場之人,沒有一個是沒有功勛爵位的。
今天這場注定骯臟無比的交易,那些不曾取得過功勛爵位的軍中將校是沒有資格參與的。
哪怕他們家中擁有著萬畝良田。
因為,在場的人已經代表了大明軍方。
“今日匆忙,孤請了諸位來此,乃是為了大明社稷計,還望諸位叔伯前輩海涵!
朱允熥開了口,話說的很是客氣,但是內容卻一點也不客氣。
整篇話,足可縮略為一個孤字。
這是要公事公辦,不論肆意,無論所謂叔伯前輩。
藍玉和常升對視了一眼。
他二人如今走動的愈發少了,隨著常家老三入宮充任禁軍親衛統領之后,常家的再一次崛起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
藍玉只能讓位,不然整個體系都會崩塌不復存在。
而隨著信國公府的湯醴入朝擔任這座中軍都督府大都督后,朝中在京軍方,就不免的又被劃分出去一個小集團。
浙江道的事情,在場的人都知曉。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重稅商賈。
這一樣樣的都與在場人家脫不了干系。
兩位國公眼神對視著,下邊的人也在默默的揣測著。
常升拗不過藍玉的眼神逼迫,拱手轉過頭道:“還請太孫示下,為大明社稷,臣等定然不負重托,竭盡勠力而行!”
按照往常,軍中只要有人出了聲,很多事情便都定了下來。
但朱允熥這時候,卻明顯的看向另一邊的涼國公藍玉。
茫然有些錯亂的迎著外甥孫的目光,藍玉一時間不由的緊張了起來。
就是一股沒來由的緊張。
幾下呼吸之后,藍玉沉聲道:“臣亦如此!
在場眾人心中微動,皇太孫這番舉動,很明顯是再一次重申暗示,軍中涼國公和開國公是兩方人馬,而非一伙的。
這并不會以他們的實際關系來決定,而是以皇太孫或者說是皇家的意志來決定的。
朱允熥終于是坐了下來。
坐下后,朱允熥說出了今日到場后的第二句話:“浙江道正在推進攤丁入畝、官紳一體、重稅商賈,諸位如何看?”
沒人開口,正堂里寂靜一片。
誰都知道皇太孫這個時候并不是要他們給出真是的想法,僅僅只是要他們知道,浙江道正在做的事情,現在也擺在了他們面前。
這讓在場眾人心中很是為難。
他們是大明的功勛,是開國之時跟隨在皇帝老爺子身邊,一路舍生忘死拼殺過來的,他們在戰場上流了血,受了傷,還有很多老伙計都倒在了新朝創立。
這些年,皇帝老爺子已經干掉了很多昔日的同袍弟兄,他們也愈發的安分,僅僅只是在鄉野之間,為各家多弄些口食。
如今,這一份優榮也將要蕩然無存。
說甘心是假,但不甘心又能如何?
那些沒有資格參與今日這場可謂是鴻門宴的交易的軍中將領們,可是時時刻刻都在等待著上位。
沒來由的,這幫軍中殺才莽夫們,腦海中齊刷刷的變得有了文化起來,想到了一個成語。
杯酒解兵權!
而這時候,朱允熥也已經開口。
“浙江道之事,事必成!此乃國策,乃國朝社稷之事!
“國朝如今二十五載,玄武湖上,刊載天下田畝之數。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秉持國政亦是如此!
“天下人口愈發的多了,越來越多。朝廷三年一考,所謂的讀書種子也愈發的多了!
這就是大明朝如今的現狀,朱允熥語氣平靜的說著,隨后看向眼前這些國朝功勛武將們。
他的語氣忽的一變,暗含深意:“如今,朝中亦是年年北征,將士們得勝凱旋,朝廷也總是要拿出一份賞賜!
說到這里,他便停了下來。
大明朝已經走過了二十五個年頭,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剛剛趕走前元余孽的時候。
那時候,天底下田地荒廢,人口稀疏,千里之堤不見人家是很常見的事情,萬畝良田無人耕種也是常有的事情。
只是經過這二十五年,在中原百姓自古就勤懇辛勞的基因下,如今的大明朝再難找出一塊無人耕種的田地。
哪怕是在災年,百姓拋棄田地,也會有官府或是鄉野士紳給利用起來,絕不會使其荒廢。
可這并不算完,在這一次帶著夏原吉去浙江道的路上,朱允熥問了很多問題,皆是戶部職責范圍內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