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朱允熥最煩惱的是,老爺子究竟會往哪個方向走。
朱楨這時候也明白了,為何剛剛這名錦衣衛百戶官,不在湖廣道官員面前稟報此事。
一旦朝堂官員們知道皇帝不見了,那這個消息勢必不可能再被封鎖起來。
而大明朝的皇帝陛下離家出走,消失不見。這個消息只要流傳出去,必然會造成一場亂子。
朱楨一時間頗為無奈,有些哭笑不得。
老爺子這一手可是好算計啊。
既滿足了自己溜出京的想法,又能讓太子哥哥幫著他老人家封鎖消息,好讓他老人家能在外面多停留些時日。
至于安全問題。
朱楨相信,只要老爺子遇到什么危險,不出一個時辰,就能叫來無數的兵馬護衛。
畢竟,雖然說現在大伙都不知道老爺子究竟人在何處,但老爺子肯定是清楚地方上的駐軍都在哪里。
“六叔覺得咱們家這位老爺子……最可能去的地方是哪里?”
朱允熥皺緊眉頭,轉頭看向身邊的朱楨。
老爺子就不可能無緣無故瞞著所有人悄悄離京的。
即便是往日他在京中,時常會悄默聲的出宮,但那也僅限于是在應天府,乃至于是在應天城周遭溜達。
這一次卻是完全不同于往日,他不單單是離京了,還悄無聲息沒有告訴任何人。
老爺子想要親眼看看地方上如今是怎樣的境況,這一點自然是做不得假。
但往哪個方向,想要具體看些什么。
卻成了最要緊也是最關鍵所在。
朱楨狠狠地思考了一番,這才帶著些揣測的說道:“或許……老爺子是回鳳陽了?”
這位楚王殿下用了一個回字。
畢竟按理說,大明的江山就是從鳳陽開始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朝堂上那所謂的淮右功勛集團,自然不是開玩笑的。
而大明開國至今也有三十年,老爺子便很少有回去的時候。
算起來,老爺子這一次離京,回鳳陽是最有可能的。
朱楨便開始解釋了起來:“一來,鳳陽離著京師不遠,若是京中一旦出現什么事情,老爺子也能聞訊快速返回。
二來,直隸道一十八府是最早開始推行新政的,鳳陽又是咱們老朱家的老家,老爺子想要親眼看一看如今的天下民生,鳳陽便是最好的選擇。
三來,你也知道老爺子現在年事高了。這人上了年紀,便會愈發念舊。他老人家回一趟鳳陽,大抵也是想看一看當年的舊事舊物!
朱楨覺得自家老爺子定然就是回鳳陽老家了。
想了想,就連他自己都不免有些傷感了起來。
“人人都說我等宗室子弟坐享榮華富貴,受天下人供養?墒钦l又知道,我等年長便要離京就藩,為朝廷坐鎮地方。
這些年,便是回應天,都要先上奏朝廷,得了應允方能回去見一見父親和兄長弟弟們。
更莫說是鳳陽老家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你六叔都不知道。”
朱允熥很認真的想了一遍朱楨給出的解釋。
半響之后,他卻緩緩的搖起了頭。
“我覺得爺爺不是回鳳陽!
朱楨立馬投來不解的目光。
朱允熥解釋道:“若爺爺真的是想要回鳳陽看看,那必然不會瞞著父親和朝廷偷偷離京。只需要一道旨意,借以祭奠皇考的名義,朝廷誰敢阻攔?往來也不過半月,根本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朱楨眉頭一動,覺得朱允熥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
他不由開口詢問道:“那你覺得咱家老爺子會去哪?”
朱允熥站起身,站在碼頭邊,雙手叉腰。
“侄兒覺得,老爺子說不定正在來武昌城的路上。”
朱楨蹭一下瞪大雙眼:“老爺子要來武昌?”
“這是最大的可能!”朱允熥很肯定的說著:“未免錯漏,侄兒還是慢些行軍吧。派出錦衣衛和六叔王府里的護衛,喬裝打扮,從武昌城出發,向著應天方向,無論官道、大道還是鄉間小道,全都派了人一點一點的排查過去!
他想到了一個最大的可能。
朱楨卻是有些遲疑:“這有可能嗎?”
從應天往武昌來的路可是不好走的。
朝廷這兩年雖然有計劃從太平府那條水泥路開始,打通連接至武昌府,卻也沒有那么快就能完工。
朱允熥卻是笑了笑:“或許,我已經知道老爺子究竟是想要做什么了。”
……
第六百六十三章 老鄉們好
因為皇太子殿下的憤怒,遍布整個大明的錦衣衛在半個月內便盡數知曉了皇帝陛下悄悄離京的消息。
一時間,地方上明面紋絲未動,然而私底下已經是無數人在悄悄的尋找著皇帝陛下的蹤跡。
武昌城方向,在朱允熥猜測老爺子很有可能是讓武昌而來之后,不光是將武昌城內的錦衣衛盡數派出,沿著長江往下游方向尋找。
還趁著五萬京軍入城之際,暗中派出了上千人,像是撒出一張漁網般,迎著朱元璋可能過來的方向網過去。
然而誰都不知道。
此刻的朱元璋,究竟是多么的開心。
帶著兩個大孫子的朱元璋,在黃梅縣足足停留了三天,飽飽的聽足了戲,這才意猶未盡的繼續往湖廣道方向趕路。
又過幾日,朱元璋已經帶著人,悄悄離京,越過黃州府廣濟縣、蘄州縣,乘江邊漁船跨越長江,進入武昌府大冶縣境內。
大冶縣毗鄰長江,境內水陸縱橫,已然是湖廣糧倉腹地,加之大冶境內礦藏豐富,自古便有開采銀銅鐵,使之大冶較之別處更顯富碩。
只是過往,這份富碩卻是屬于豪門大族、官宦人家,與百姓無關。
朱元璋選從大冶過境,往武昌城去,一來就是要看看現今湖廣道地方對洪武新政的執行程度。二來便是為了看看如大冶縣這樣富碩之地,其轄下百姓的日子究竟又是什么樣子。
鐵山鎮,便在大冶縣城西北方不過三十里地的位置。
作為大明在江南地區重要的鐵礦生產地,大冶承擔了幾乎一小半的生產量。
而大冶縣境內的鐵山鎮,又承擔起了整個大冶鐵礦產量的七成左右。
這是一座已經有著初級工業基礎的城鎮。
站在四峰山東南角,向著西北角的鐵山鎮看過去。
坐落在四峰山西南角的鐵山鎮,和郁郁蔥蔥的四峰山相比,鐵山鎮就是光禿禿的一大塊。
大片的土地被清空,地皮被掀開。
礦洞大大小小的布滿整個鐵山鎮四周。
巨大的煤礦堆,就堆在鎮子一角連通河流的位置。
每日都會有無數的煤礦從各地送來,然后送進那些冶煉爐中,為朝廷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鋼鐵原料。
外地人稍稍靠近鐵山鎮,鼻腔里就會被濃郁的煤炭味、硫化物的氣味給充斥著。
周遭的細小河流里,流淌的不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泛著金屬沉淀物的渾濁液體。
這樣的地方,已經不再適宜種植莊稼了。
離著鐵山鎮更遠的地方,才能見到野外的田地里種著莊稼。
是人,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好地方。
朱元璋同樣如此。
即便他知道鐵山鎮是個礦產地,可對這里的環境依舊覺得不適。
站在進鎮的路上,朱元璋抬頭看向鎮子里那一片片架在礦場上的工坊,根根沒日沒夜噴吐著濃煙的煙囪,如同森林一樣。
朱元璋的眉頭微微皺起:“瞧著這里的煙囪,倒是和應天城外那些工坊有些相似。”
在應天城的時候,這兩年時常就會溜出宮到處轉悠的朱元璋,對眼前的煙囪很是熟悉。
這題朱高熾會。
他上前一步,到了老爺子身后,小聲解釋道:“朝廷當初開始推行新政,有一條便是重新勘探改建地方上的礦區礦場。
大冶縣屬于湖廣道乃至于江南長江沿線重要的銅鐵產出地,鐵山鎮就在改建的范圍之內。
如今,鐵山鎮開采出來的礦石,可以直接在鎮上進行徹底的冶煉,隨后就能通過長江一路往下運抵京師。
按照工部和戶部的計劃,這邊還會進一步改建,爭取能在近幾年將鐵山鎮從礦石開采、冶煉地,改進成為包括開采、冶煉、鍛造為一體的生產地。”
朱元璋目露好奇,眼中帶著幾分疑惑:“就如山西道那邊已經開始做的煤礦改建?”
自山西道亂子平定之后,晉商被朝廷徹頭徹尾的清剿干凈,山西道便開始了一場全新的改革。
作為大明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地,山西道正在進行著一場大型工業改革。
以工部為主,在山西道境內幾個重要的煤炭產地,開始整合人力、物力,將煤礦的開采、清洗、制成整合到一起。
朝廷的目的是爭取在近幾年,能以山西道的煤礦為核心,供應起整個北方明軍在冬季的取暖消耗。
朱高熾點頭道:“大致相同。只是大冶縣這邊,工部大概只會將民間所需的農具、銅鐵制品,以及部分軍中所需的刀槍等軍械下放到鐵山鎮。
至于更重要的弓弩、甲胄、火器,還是會在應天府制造出來。”
朱元璋點點頭,算是對鐵山鎮有了一個更詳細的認識。
這時候他便看到鎮口出來一伙百姓。
此時尚未入夏,氣溫算不上冷,但也不熱。而這些百姓卻是個個都只穿著短袖短褲,腳下則是一雙厚底的布鞋。
百姓們腰間纏著布條,肩上挑著一根擔子,前后懸著一只空籮筐。
“諸位老鄉好,不知諸位這是要去何處?”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