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人上前: “陛下,臣要參六殿下散播流言,擾亂民心!
“這段時日,民間流言肆起,頗有顛倒黑白之意。他們說六殿下是被冤枉的,他并沒有棄城而逃,相反他戍守邊關多年,實屬有功!
皇帝蹙眉,忍不住揉了揉眉心,有些煩躁。
宋國舅見狀,上前: “御史大人此話說的可有依據?百姓顧念六殿下的恩情,合情合理。一旦流言肆起,便是六殿下散播的?你們知道他現在身在何處嗎?他現在身在詔獄,當年親信全部隨他葬身在北境!如何散播?”
聽聞宋國舅的質問,那御史回眸看了眼宋國舅,心說真是奇了,這幾日無論他們參蕭鈺峙什么,他都不插手,此刻倒是管上了?
皇帝此時,面上有些不悅。
御史大人暗中朝著站在一旁的太子看去,有些摸不準上面人的意思。
可陛下此時不悅,是因宋國舅之言,還是因他?他不知道。
大理寺卿見狀,朝前走上一步: “陛下,六殿下他棄城而逃本就是大罪,是陛下念及他往日的軍功才沒有治他的死罪。如此已算是寬容,百姓不懂律法,皆是受有心之人挑唆罷了!”
說罷他聲音突然揚高,義正言辭的道: “臣懇請陛下重新處罰六皇子!
皇帝鳳眸微微瞇起。
這傳言本就沒有源頭,他們又如何確定此事是蕭鈺峙做的?
想起昨日登聞院之事,他朝著下方的太子看去。
“今日只說流言一事,眾愛卿是否忘了,登聞院之事為大?一個小女娘,二冤同訴,生生挨了六十杖,人將死彌留,便是聽你們在此胡攪蠻纏,將她的訴狀遮掩過去嗎!”
聞言,不動聲色地寧遠侯抬起頭,看向皇帝。皇帝亦看向他: “監察司查收戶部的賬本已呈上來。”
他沉聲怒道: “寧遠侯,朕遲遲未讓人捉拿你!便是因為朕想親耳聽聽,你究竟犯了多少罪,竟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
寧遠侯雙膝一軟,跪了下去,他那日派人去楊鼓府上搜尋,卻未搜到賬本,他僥幸以為是楊鼓事先銷毀了。也一直隱隱擔心,是否是監察司的人查了,已呈到陛下之手。
可他在府上一直沒有收到傳召,反而收到了登聞院的消息。
聽罷,其余寧遠侯一黨皆未再言。
此時再上去求情,便是死罪。
說罷,皇帝召江畑出來問罪。
“寧遠侯,十二年前,趙侯上旨,請陛下體恤民間疾苦,借絹絲抵萬金,繳納賦稅?赡銋s利用此事,大收絹絲。在各地開設布坊,絹絲大漲,發難百姓。此罪你可認?”
寧遠侯瞪大眼睛,回眸,他朝著身后黨派一看,眾人皆低頭不言,他回過頭,自嘲一笑。
“認!
“楊鼓之兄張橋生在菏洛一帶發現端倪,扯出當地知州李自忠。交涉過程中,李自忠與他透露,有朝中要員保他護他,才敢價格大漲。張橋生無奈登京,為民請命。是你,暗中殺了他全家,致使張橋生在登聞院聞訊發瘋。此罪你可認?”
寧遠侯冷笑: “只怪當時那李自忠漏了一人,竟叫那楊鼓跑了!
“往后,你勾結戶部尚書李甫堅,你為他鋪青云路,他為你行方便。此罪你可認?”
“不認!”
寧遠侯倏然抬起頭: “李甫堅貪贓,是他一人所為,本侯不知!”
“你是以為李甫堅已死,他的賬本也已被你銷毀,此事死無對證?”
寧遠侯不言,江畑冷笑。
“可楊鼓的賬本上,皆有明細!”
“陛下,寧遠侯數罪并罰,當處以斬首之行。”
江畑想起路光所言,陛下不肯認當年草莽之行,登聞鼓一事為引,也該適時將臟水都潑到寧遠侯身上,給皇帝一個面子。
只當他是被奸臣所蒙蔽,而非一時沖動,斬殺要民。
“寧遠侯草菅人命,更有欺君之罪,其家人應當流放!
“陛下!江畑他公報私仇!不可盡信啊,陛下!”寧遠侯急急磕頭認罪: “老夫有罪,可陛下念在老夫為您忠心耿耿的份上,饒我妻兒一命!”
“陛下!”
皇帝見狀,抬手命人將他拖出去。
寧遠侯認罪求饒之聲響徹大殿。
眾臣低頭不言,皇帝將視線放在蕭逸瑯身上, “太子,你可有罪要請?你當真,要殺了你親弟弟?”
自古以來,帝王最忌諱皇子相爭。
蕭逸瑯若認罪,必然受罰。
可他不認,也要被皇帝猜忌。
只看他如何翻身了。
“父皇,想是那女娘誤會了。我不曾暗中追殺過六弟,反倒是派人保護他。袁文春此人有前車之鑒,我只怕他在清河為所欲為,傷了六弟,這才予以警告。”
穆越想起之前穆青綿一言,從頭至尾都沉默不語。
皇帝看向他,便道: “穆太師,此事你如何看?”
穆越聽皇帝點到他: “陛下,此事臣以為,太子手段過狠,便是袁家曾有冒犯天子之意,卻也是一方父母官,何至于受此威脅?”
太子聽穆越此言,心中冷笑。他這是沒能說服穆青綿,不能和他結親便在此發難,還是穆青綿和他說了些什么?
想起昨日,穆青綿趴在長凳上,抬眸冷視他的眼神,蕭逸瑯直覺心剮著疼。
若是她還是從前那個一入京城便想著如何攀上他能榮華富貴的小女娘,他定然不會再與她有任何仇恨,反會讓她兄長平步青云,令她一世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