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建設有鐵令縣特色的紅燈區第十四章我們的征途是蓖草的大海
一個月時間過去,鐵令縣城墻的修復工作依然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雖然僅僅是選擇了最基本的修復,但是百萬錢的支出,卻依然看到了成果。
這日天氣甚好,彰明昆在陽光溫和的清晨登上了鐵令縣城墻,滿意的看到了原來門樓附近的城墻段,已經看不到那些令人煩躁的破損。
涂了新漆的厚重城門,也已經安裝完畢,正在外面加固一層防火的銅皮。
向遠處望去,一層層的草浪在平原風的吹拂下,滾滾漫向遠方。
有層次的野草,在陽光下是如此的生機勃勃,老彰忍不住就要一聲長嘯,說一句“我們的征途,是蓖草的大!
當然,這句惡俗的話老彰沒有說出口,因為他看到了門樓下面,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幾個石匠正在休息的當口玩著一種游戲。
叫人喚來了楚仙,彰明昆指著那些石匠問:“老仙(并非敬語),你看那些人在玩什么?”
楚仙臉上還掛著汗水,顯然剛剛從施工現場趕來?戳艘幌麻T樓下,就對彰明昆說:“哦,那是我們楚家工匠閑暇時喜歡的一種游戲,叫做射禮!
彰明昆心中一動,然后笑著對楚仙說:“看起來好像很有意思的樣子,你給我仔細說說!
楚仙是楚家外派的工匠,雖然身份是工匠。但是大世家地禮儀影響還是很深的。對雇主的尊敬,就是最基本的禮儀。
見到老彰問,楚仙掏出一塊布抹了一下臉上的汗水,說:“射禮是我們廣元縣的一種地方游戲,是從一種叫做投枚的茶余飯后游戲轉來,到了咱們工匠這里就變成了射禮!
看到彰明昆若有所思地點頭,楚仙繼續說:“最早的投枚。是用一根大約一臂長地筆直木枝投入一個有一定距離的空壺當中。而射禮,則是用一種小駁合弓射出禿箭枝。讓其落入更遠距離的壺或者一個圓圈當中。十只禿箭射中最多者,就算是贏!
彰明昆目光再次投向了城門下那些工匠,在他們手中拿著的,正是剛才讓老彰心中一動的小弓。這種弓形狀跟“弓”字很像,是雙角彎曲承力,從形狀上就讓老彰想起了中國古代的復合弓。
而看到這種小型的游戲用弓之后,彰明昆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想法:這個世界地蟲獸騎士。大多崇尚手持騎槍正面沖鋒肉搏。遠程攻擊,卻只靠一把固定在坐具前面的弩。
這種騎弩不可謂不強,但是射擊角度有限同時拉弦也非常麻煩,需要特殊的拉柄輔助,射擊頻率非常低。
所以從這點來看,這個世界雖然將蟲獸騎士作為最高級的兵種,但是卻沒有出現完善的“騎射”概念,反而有點西方中世紀那種騎士對決的味道。
但是現在在彰明昆看來。那些用來玩“射禮”的小弓如果放大,那么就可以制作成殺傷力很強的復合弓。而對于力量上先天不足但是機動性卻很好地灰甲蟲獸來說,卻能夠成為很好的騎射兵種。
從現實歷史中的經驗,彰明昆清楚的知道,那些看起來華麗的重騎,最后都不是這種輕騎的對手。只要保持距離在外圍用弓箭射擊。披掛了重型蟲獸護甲地坐騎,是毫無還手之力的。
只要給這些箭矢加裝略窄的破甲箭頭,惡劣一點的再涂上毒藥,那真是一支神鬼辟易的作戰隊伍。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彰明昆,于是他問楚仙:“我說老仙,那種用來作為射禮的弓,為什么不做大來當作武器使用呢?”
楚仙笑著說:“楚家的工匠也做過這種吃,但是這種小弓放大之后力道太強,弓弦容易弄傷手指。實用性上比不得一般的弩。所以就作罷了!
一個念頭閃電般在彰明昆的腦海里面閃過,頓時明白了這些復合弓沒有成為兵器。卻淪為了游戲之物的原因。
當初在軍隊地時候,彰明昆記得有一次,上面派了一批精致地特種作戰弩下來。雖然作為防暴武器不是配備給一般士兵的,但是卻也給大家講了一下弩和弓地作用以及展歷史。
在弓類展歷史上,標志著弓這種特殊的遠程壓制武器進入復合弓時代的標志,就是扳指的使用。
有了扳指的保護,弓的使用者,就能夠拉動弓力更強的復合弓,射擊的距離和殺傷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而在這個世界,明顯還沒有扳指這種東西出現。
有時候僅僅是一個不起眼的東西,就能改變歷史的進程。扳指,就是這樣的東西。
按耐住了心中的激動,彰明昆保持平靜的問:“老仙,我跟你商量一個事情。這種弓,你讓人給我制作出五百把放大的實用兵器,同時還要十萬枝配套的羽箭。價錢方面,都好商量!
楚仙沒想到彰明昆竟然異想天開的要買這種兵器,不解的問:“這種弓放大了弓力太強,沒有弩好用?如果您真的需要遠程武器守城,楚家有合適的守城專用弩,價格也”
“不不不,我就是需要這種弓,你那里能做到嗎?”
出之前,楚仙這里已經得到了楚幕遠的指示,必須盡量滿足彰明昆的一切要求,當然前提是楚家不能虧本賠錢的太厲害。
現在彰明昆是花錢直接買,況且楚家的巧匠制作這種東西并不麻煩,只是收集材料會用一點時間。畢竟現在是要求制作復合弓的放大版本,栝木和天牛蟲獸的角等材料需要量會大一些。其他的竹片或者漆、膠等物,卻是楚家倉庫現成的。
“好吧,既然您需要這些東西,我馬上吩咐人去廣元縣聯系相關的工匠,加快制作!
聽到楚仙這么一說,彰明昆心情頓時好了起來。
這一片茫茫的草原,正是騎射施展威力的好地方。不過熟悉使用復合弓,并且在蟲獸背上射擊,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看著那些工匠在下面玩的不亦樂乎,彰明昆逐漸有了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