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古代的皇帝們最喜歡做的秀就是帶頭下地種田?因為在農耕文明之中,他的一切都圍繞著‘農耕’這兩個字在旋轉,只要是能夠鼓勵農耕發展的,中國皇帝是最為歡迎的,而這也是中國古代一直能夠領先于西方的原因。
魯魯修帶頭收割真的能讓土地增產嗎?當然不能,但是魯魯修以身作則下卻告訴了自己治下所有人一個最清晰的信息,那就是在我的地盤,耕地是第一等的大事,連我都要親自下地干活,你們這些人要是敢阻礙耕地事業的發展,那就是直接跟我對著干!
在東方,這種表態造成的結果就是士農工商的階級體系,以及土地兼并,但是在西方,西方雖然也有土地兼并,但是相比于西方而言在土地方面要寬松一些。(但是在階級級別方面就差得遠了,西方可沒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概念。)
而魯魯修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一次的秋收,也是因為這一次的秋收是衛戍區成立以來,第一個全力投入生產下的收獲季節,近百萬農民的全心全意耕作下,衛戍區的農作物迎來了爆棚式的生長,號角堡外一望無際的金黃麥田,就是最好的證明。
無數的農民遍布整個衛戍區,再取消了農業稅,并給予了豐厚的農業補助后,農民爆發出了讓白城老爺們不敢置信的工作熱情,在今年的開墾中,甚至出現了把自己累死在田里的案例,在這種瘋狂的工作熱情下,農業豐收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到底有多么的豐收,卻讓人并不清楚,而且魯魯修準備加快收貨的速度,盡可能的解放勞動力,雖然天賜之地的土地極為肥沃,但也不是乜有洪澇的記錄,干旱與蝗災也不是沒有出現過,所以魯魯修準備接著這一次的豐收穩定了局勢后,動員大量的勞動力進行基建。
在魯魯修規劃的冬季建設中,魯魯修處理擴大完善城際道路以外,還要修葺舊有道路,優化鄉村道路,僅僅只是這一通的道路規劃,魯魯修估摸著就要花掉五十萬人,不過這筆錢魯魯修以農業補助賠償的回報重新支付給農民,倒也沒有花太多,以木堡以及班克爾工業區的出產,倒也勉強支撐的住,不過啤酒的銷量雖然在不斷增長,但是利潤卻幾乎已經到頂了,短期內不會下降,但同樣的也不會上升。
魯魯修倒也構思了好幾個新的轉錢的法子,但是一直沒有時間付諸行動,以后稅收的大頭自然會是商業稅以及工業出產,但是眼下魯魯修的工業還是偏向于重工業,農民們的購買力也還沒有發展起來,工業出產絕大多數還是賣給了白城貴族以及外界的商隊。
帶著極大熱情進行的秋收以極快的速度完成,原本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收割活動,僅僅只在一周內就完成了,而豐收的農民在將應該還給政府的農業貸款剔除后發現,幾乎每家每戶都用了全家人天天干飯,一天三頓,都吃不完的糧食,如果再加上家里養的蘑菇與雞鴨,這一年的小日子別提多滋潤了。
而就在收割完成后,等待許久的買糧隊,也出發了!
備注:這幾天比較忙,今天就一千,馬上還要去忙,明天休息可以恢復三千。ㄎ赐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