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國家已實在沒有太多油水可榨,曾經頻發的動亂也令人心有余悸。國內最重要的礦產資源與旅游資源也不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但貝克萊的努力也不算毫無進展,至少他整合了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別看其他邦區實際上處于半獨立狀態,但無論是國內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在幾里國境內的業務展開,還要通過中央政府的金融機構。
比如在原先的非索港,無論是茵國的晦豐銀行,還是東國的東國銀行,都有營業網點。但他們在幾里國的分行總部都設在摩旺市,跨境業務都受幾里國中央政府的監管,包括取得各種合法的業務授權與公文批復。
這就是控制了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的好處,貝克萊政府還控制了摩旺市、迪加市兩個邦區的稅收以及幾里國的海關收入。
盡管各種走私活動仍然十分嚴重,但名義上的正規的進出口還是需要報關手續的,控制了金融系統,就等于掌控了關稅收入。
幾里國的本幣信用很低,很多大人物之間的私下交易用的都是外幣或黃金,也很難發行國債或向境外金融機構融資,但至少保證了在全國的七個邦區內,普通人使用的貨幣仍是幾里國央行發生的幾里幣。
這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至少在抓中央財政這一塊,貝克萊做得還不錯,否則他也無法安撫父親的那些老部下、穩定希望陣線中的各路軍頭,同時又組建了新的軍警部隊。
在貝克萊的治下,首都摩旺市主城區的秩序是恢復得最好的,至少很多重要的街區白天都很熱鬧了,而在幾個重點街區就連晚上都很熱鬧。
在貝克萊的遠景計劃中,要將摩旺市打造成黑荒大陸東海岸的明星城市、商貿中心乃至經濟中心。哪怕現實再骨感,人也得有理想嘛!
他將治理重心放到了摩旺市,也引起了一批從迪加市跟過來的老部下的不滿,但一方面貝克萊給他們的待遇不錯,另一方面貝克萊又組建了新的軍警部隊、提拔了一批新的領導人,相互制衡之下還能控制住局勢。
貝克萊也常常嘆息,有種曲高和寡的孤獨感,自己的宏偉藍圖身邊太多人無法理解。他是希望打造好一個摩旺市,吸引更多的人才與資金,然后才能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利用,帶動這個國家走出困境。
控制中央政府之后,貝克萊并沒有與控制其他邦區的武裝勢力發生大規模沖突,基本處于一種相安無事的狀態,甚至很多事情都可以談判合作,只要他們名義上承認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就行。
希望陣線已經控制了幾里國超過半數的人口資源與經濟產出,可以通過發展滲透,尤其是經濟以及產業上的輻射,逐步重新整合這個國家。
站在貝克萊本人的角度,他認為自己這方面工作還算出色,曾經呈碎片化的幾里國,在他的手中已經漸漸有所凝合。各邦區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勢力范圍和治理體系,至少在他的任期里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他的目光并不一味聚集于首都主城區,或是希望陣線控制的迪加市與摩旺市兩個邦區,而是放眼全國,也關懷其他各邦區的建設與發展。
比如非索港就有東國的援建項目,雖然是邦區地方政府的需求,但是有關的官方外交手續還是通過中央政府辦理的,貝克萊政府對此并沒有制造障礙。
從貝克萊的私人角度,其實是不太歡迎東國的援建項目的,但他能夠克服私人好惡,以幾里國發展大局出發,并沒有阻止這樣的項目落地,也接受了東國伸來的橄欖枝。
因為幾里國實在太缺乏資金、技術、人才了,而基礎設施建設也實在太落后了,目前的大部分基礎設施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留下的。
另一方面,貝克萊也怕否決了這些項目,會引發地方邦區和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貝克萊還有自己的想法,引進東國援建項目,也是外交上的談判籌碼。
在一窮二白的幾里國,引進什么援建項目,可不僅僅是一條公路一個電站這么簡單,它也代表了引進哪種生產體系、哪種工業標準與技術規范,甚至包括主動接受那種文化影響。
比如電信項目,只要有援建項目,他就可以拿著這些項目說事,去找西羅諸國比如茵國甚至是米國請求援助。有這么一套標準話術:“如今東國方面已經表示可以援建電信項目,假如你們不進行援助的話,將來的幾里國電信系統就會采用東國的5g標準了!
這是外交上的常用伎倆,貝克萊在茵國期間就學會了,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認同西方的生產體系以及各種技術標準,更希望引入茵、米等國的投資與技術來建設這個國家。
可惜這樣的話術并非總能成功,但也不能說完全不成功。他得到的答復往往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官方的回復,告訴他這些項目充滿危害以及不測的風險,應該果斷否決或毀約。
另一部分來自各種非政府機構?傆腥苏疑祥T來告訴他,假如否決了這些項目,就會給他某些好處,比如得到某些國際表彰、獲得慈善或環保援助、他的家族生意會得到某方面的關照等等。至于否決了項目留下的建設空白……那就再說了。
這些許諾都是蠅頭小利,可是它非常有效。比如建造一個電站,投資總規模有上億米元,其中很多資金還是以出口信貸的方式直接走賬,相關經辦人員很難拿到太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