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流寇四起,且不說流寇會不會打著給“河神”黃守才報仇的名義,來找自己的麻煩。就是不小心把那些受過黃守才恩惠的漁夫舟子逼反了,就沒有自己好果子吃。
沒辦法,孫推府只好硬著頭皮把黃守才關在牢里,好吃好喝的供奉著,生怕有個閃失?伤植桓野阉懦鋈ィ粫r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這一日,他一邊讓家里的丫鬟給自己扇著扇子,去去暑氣,一邊頭疼此事。
突然他聽到小廝來報,外面先后來了二三個信使,送來了下面知縣的書信。
孫推府只道是哪個知縣又私事求他,便命他們進來了。等到這三人把書信呈了上來,孫推府打開一看,不由大喜過望。
原來這正是孟津縣知縣的書信,上面寫著:黃守才治河有功,活萬人性命,不是官吏,勝似官吏。且不說此人無有造反動機,即便有過,小懲大誡也就罷了,不然若是下次黃河決堤,又該找誰去治理黃河呢?
再拆開一封,卻是偃師知縣的書信,上面寫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黃河兩岸,素來有百姓以漁渡為業,黃守才在其中素有清名。
若是孫推官想興大獄,需調來兵馬,謹防有變。若是僅僅和黃守才有仇,打一頓板子出出氣也就罷了,有何必逼的這些人狗急跳墻呢?
而最后一封則是鞏縣知縣的,大體意思也差不多。不過這鞏縣知縣特意提到:黃守才治河有功,素有雅望。如今三縣百姓聽聞黃守才被抓,欲上萬言書,請求孫推官及時判決黃守才無罪。
三地官員或勸說、或威脅、或建議不一而足,卻同時向他表態黃守才動不得。
說實話三處知縣之前寂寂無名,這時候卻突然為黃守才說情,不得不說其實十分奇怪。
可是孫推官根本不以為意,他反倒認為如果不是這樣才奇怪。很明顯這個時候有人要保黃守才,才故意聯絡官員士紳一并求情。
孫推官懷疑背后的推動者不是別人,正是新任河南巡撫玄默。
他倒不是懷疑玄默與黃守才有什么交情來著,反而巡撫的目標很可能就是自己。
自己之前站位前巡撫樊尚燝,新任巡撫估計有所不滿,故意借此事探一探自己的態度。
特別是如今“流寇”在陜南豫西十分猖獗,估計新任巡撫也不想因為自己捉拿“河神”黃守才之事,引起不必要的動蕩,所以借機敲打自己。
想到此處,孫推官心中已經起了妥協退入之意。他便喊道:“來人,準備車馬,我要去拜服知府大人!”
他已經想明白了,這事兒說難辦難辦,說好辦也好辦。他只需等到請愿的漁夫舟子及士紳過來以后,將這些事情一股腦推到原來巡撫樊尚燝身上便是,難道那樊尚燝還能過來和自己理論不成?
第88章 奪門
過了七八日,果然有數百人操著孟津、鞏縣及偃師口音,涌向洛陽城。
洛陽繁華,又是福藩重地,城郭雖然周圍九里,依舊不能滿足市民生活需要。是以,在洛陽成為,亦多有民居、集市等建筑。
請愿之人,多為漁夫舟子,故而多為壯年青壯。由于天氣炎熱,再加上漁夫舟子多無田產,生活較為艱難,故而這些人多僅穿了一條牛犢褲,光著黑黝黝的上半身趕向洛陽城內。
城外百姓甚為稀罕,不由圍在兩側紛紛圍觀起來。有些大姑娘小媳婦,猛地見到這么多光著膀子的漢子,不由啐了一口,羞紅了臉。
這些人舉著旗幟,拉著一條長長的布帛,上面簽著密密麻麻的名字。
有識貨之人,向周圍百姓解釋道:“你們看,這就是萬人請愿書了,上面全都是當地百姓的簽名!
眾人聞言皆驚嘆道:“如此說來,那黃守才倒是一個好人,府里的推官如何捉了此人?想必也是一個奸臣賊子!”
眾人議論紛紛,正是孫推官想要達到的效果。他之前和河南知府勾兌了許久,吐出來好大一塊利益,才將這幫人放入城來。
他要當著眾人之面,把這口黑鍋蓋到上任巡撫樊尚燝頭上,以洗白自己的惡行。
聽聞請愿的漁夫舟子已經趕了過來,孫推官連忙讓下人拿出官服,穿戴整齊,戴上了烏紗帽,一副威嚴模樣,這才大搖大擺的領著眾人出了府邸。
等到孫推官行至北城門旺喜門附近,果然看到烏烏泱泱一群人亂糟糟的趕了過來。
孫推官強忍著不適,高聲喊道:“諸位切勿沖撞了城中百姓,我便是河南府推官,爾等有何話但與我說,我定會為大家主持公道!
孫推官想的挺美好,他準備等這幫請愿之人喊出“黃守才冤枉,為官府所捉,打入大牢。還請大人明斷秋毫,還他一個清白。”
到時候,他就可以應道:“諸位誤矣,這黃守才并非由本官所捉,實乃是前任巡撫樊尚燝所為。如今我已經盡知此事,哪怕拼著我的烏紗帽不要了,也有還黃先生一個清白!”
到時候,自己既得名,又獲利,還能買好信任巡撫玄默。一舉三得,實在是高!
只是他哪里想到,他此話剛剛落地,只聽得那些漁夫舟子高聲喝道:“便是此賊捉了黃先生。黃先生治河有功,能活萬家性命,如今被此賊嫉賢妒能,捉到牢中一番拷打,試圖屈打成招。大伙休得和他廢話,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言未畢,這伙人伸手往褲子里一掏,竟然皆掏出一把解腕尖刀出來。
孫推府猝不及防,不由大吃一驚。他本道這是安排好的劇本,大家相互賣個好罷了,是哪個無恥之徒,居然不講武德!
他轉身便要逃跑,可是哪里跑得掉?眾人沖了上來,只把那解腕尖刀刺來,數刀便刺死了孫推府左右。
孫推府跑不及兩步,便被人一把捉了過來,一刀插在他的心窩子,當場了解了他的性命。
其余百姓,本來都是圍觀吃瓜,萬萬沒想到事出突然,兔走隼落之間孫推府便命喪當場。
眾百姓這時候終于反應了過來,高聲尖叫道:“殺人啦,殺官啦,造反啦!”
頓時一哄而散,有跑往城中家中躲避的,有跑往城外避禍的,不一而足,頓時在旺喜門附近亂竄起來。
殺死那孫推府之人不是別人,正是趙鯉子。他抹了摸被孫推府噴到臉上的鮮血,如同惡鬼一般喝道:“速速隨我奪下此門,迎接舜王入城!”
原來當初老山長左冷禪定下了“偽造”官意、民意的辦法之后,頗為敏銳的張順突然想到:既然孟津、偃師和鞏縣的百姓可以借機入城,那為何不能讓士卒假扮百姓,趁機奪取洛陽城城門?
為了迷惑孫推官等人,張順還特意命令趙鯉子分別去孟津、偃師和鞏縣招募部分丁壯,其余一二百人皆挑選軍中壯士,連夜打造出一批解腕尖刀,藏于牛犢褲中備用。
果然那孫推官只道是百姓上書,繼續依照原有規則行事。哪里想得到“這幫泥腿子”也懂得官員之間的潛規矩,竟然借此騙入城中,膽大包天的要奪取洛陽城。
旺喜門的守衛本來也在看戲,怎么也沒想到事情突然直轉急下,看戲之人卻成了戲中之人。
趙鯉子及其所帶領二百壯士皆光著膀子,手持解腕尖刀。他深知自己等人無論武器還是防御皆不如官兵,唯有靠一股血氣之勇,快速奪下此城城門,方才有一線生機。
于是,趙鯉子一馬當先,率領帶領眾人沖向旺喜門的門子。這些人雖然手持長槍,身披鎧甲,其實都是樣子貨罷了。
他們說好聽點算是門衛,其實不過相當于后世“看門大爺”罷了。
哪個人看大門,還要身穿鎧甲?外面看著光鮮,其實乃是用布制成的樣子貨。他們更是沒有見過血之人,如何敢應對如狼似虎的二百壯士。
等到趙鯉子沖了上去,伸手捉住了一根長槍,用力一拉將其中一個門子拉到跟前,一刀搦死。其余門子頓時一哄而散,如遇惡鬼一般,逃跑還來不及,哪里還敢反抗。
趙鯉子連忙留下了三四十人,自己撿起了門子丟棄在地上的武器,又帶領剩余之人,順著城門后面的臺階殺向了城上。
這城上尚有守衛二三十人,哆哆嗦嗦的持著長槍便要反抗。
趙鯉子連殺兩人,早已經渾身浴血,他高聲喝道:“舜王率十萬大軍已到,還不速速投降?若有頑抗,格殺勿論!”
趙鯉子言辭方畢,只覺得城上一陣震動,如同地龍翻身一般。便聽到一陣陣轟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傳了過來。
眾守衛相顧失色,扭頭一看。正好登高望遠,只見遠處密密麻麻的三支騎兵成品字形從東北方向馳騁而來。望其旗幟,遮天蔽日,如林之盛。山呼海嘯一般,呼嘯而來。
有不少人瑟瑟發抖,便棄了手中長槍,跪地而降。有七八個頑抗著,在趙鯉子沖上去一槍刺死了一個之后,其余人等一擁而上,當場亂刀戳死。
第89章 洛陽
洛陽又名“雒陽”,別稱洛京、洛邑、神都。周代商以后,周朝原本國都鎬京偏西,無法控制殷商舊地。于是周武王就命令周公尋找新址,營建新都。
周朝之前,天人照應思想流行。帝王們認為神居于天中,帝王應當居于地中。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便是這種崇拜“中”的思想的反應。
夏之初,禹都陽城,號為天下之中。及至周公,復測量天下地中所在,認為洛陽之地才是天下之中,遂在此地營建洛邑。
又因為洛陽盆地四周皆山,又有伊洛河從中穿梭而過,正如同一個“中”字一般,故而此地又被稱為“最早的中國”。狹隘的“中國”含義,便是指的這河洛之地。
洛陽之地雖非關中那樣的天險,卻也外有八關守護,內有高城深池。雖設立有河南衛,早已不堪使用。
更何況新任巡撫玄默為了配合五省總督陳奇瑜消滅盤踞在豫西陜南等地的義軍,早已經把能戰之士抽選完畢,親率大軍駐扎在盧氏以西朱陽鎮巡檢司附近。
當趙鯉子奪了洛陽北門旺喜門以后,張順親率劉成、賀錦和賀一龍三人及其麾下一千五百余騎趕到,這偌大一個洛陽城便落入到張順手中。
張順來時,特意攜帶著趙鯉子所率領二百壯士的鎧甲武器。剛入旺喜門以后,張順便一邊喊來趙鯉子等人,讓他們趕快穿戴鎧甲武器,一邊命令劉成、賀錦和賀一龍三人,分別奪取洛陽東建春門,西麗景門和南長夏門。
趙鯉子見張順身邊士卒盡去,不由擔心道:“主公,還請留下一二百士卒,以防萬一!
張順聞言不由笑道:“有你這個‘常山趙子龍’和二百壯士在此,即使身處龍潭虎穴,我又何懼焉!”
趙鯉子聞言不由大為感動,連忙拜道:“得主公信任如此,我趙鯉子哪怕只有一口氣,必不使宵小之輩傷及主公一根汗毛!
張順聞言哈哈一笑,贊許道:“難得你有如此赤膽忠心,我聽趙老爺子說你不曾入學取字。古語有云:鯉魚躍龍門,你既然能夠冬夜渡過黃河尋那黃守才,也算是奮力一躍,脫胎換骨了,不如就喚作‘子龍’吧!”
明末市井之中《三國志演義》話本最為流行,“一身是膽”的趙子龍素來是少年們崇拜的對象,那趙鯉子亦不能免俗。
他聞言不由大喜,連忙跪拜道:“謝主公賜字,我必不使此字受辱也!”
張順連忙把那趙鯉子扶了起來,拍了拍他堅實有力的肩膀,笑道:“既然如此,且讓我為趙將軍穿上鎧甲,等待你為我殺個七進七出!”
趙鯉子連道不敢,正要拒絕,張順哪里肯依?他發覺趙鯉子雖然年輕,經過多番培養和這次歷練,本事增長了許多。
張順有心抬舉他,一來可以提升老陳趙魚頭的地位,二來也可以分一分義兄陳長梃的兵權。
他本來就有借機籠絡人心,只是笑道:“剛剛說完要效法趙子龍,赤膽忠心,怎么連主公這點命令都不依了?”
言畢,張順便親手挑選了一件質量優良的鎧甲,為趙鯉子披掛身上。
張順為趙鯉子所挑選的是一身后世最為被人熟悉的經典明光甲樣式:頭戴鳳翅盔,身著前胸后背帶著明光護心鏡的身甲,兩肩披上披膊,腹部先束縛上類似枕頭似的“抱肚”,再掛上獸吞腹甲和腿裙,才基本算穿戴完畢。
等到趙鯉子穿戴完畢,果然看起來威風凜凜,有幾分常山趙子龍的風范。
趙子龍把手中的解腕尖刀往腰間一別,便持了長槍護衛在張順左右。
張順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笑道:“守衛之事,有悟空和姬程、姬蛋也就夠了,你既然穿戴完畢,速與我整頓人馬,隨我取了那城中的王府!
原來這洛陽城雖大,卻并非僅僅是百姓的居所。大明萬歷皇帝最喜愛的兒子朱常洵經歷了十五年的“國本之爭”,終究沒有能夠立為太子,繼承了家里的皇位。
心懷愧疚之下,萬歷皇帝便把他分封在洛陽為福王,希望他能夠享盡天下之福,也不枉來世間走這么一遭。
為此,萬歷皇帝不但賞賜了朱常洵許多財物,還特意御批白銀三十八萬兩,于洛陽城中營建福王府。
福王府規模宏大,占據洛陽城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面積。它東至縣前街,西至十字街北,南至察院街,北至蓮花寺。
四周修筑丈余高圍墻,分仿造京師紫禁城,分內宮、外宮兩部分。王府共開四門,皆建造府門樓,分別是南面正華門,西面西華門,東門東華門和北面望京門。
張順攜趙子龍諸人從北面而來,正趕到北面望京門。北門為福王府后門,門前建有一丈余高,三丈余寬的照壁。朝南雕刻有二龍戲珠浮雕,朝北書寫“皇恩浩蕩”四個大字。
張順雖然是后世之人,來到這時代已久,也一定程度上了解這個時代禮制森嚴。
只看這氣勢恢宏的福王府和照壁,也不由贊嘆道:“好一個‘皇恩浩蕩’,北面望京。一個藩王如此猖狂,朝廷竟然也不敢制,足見其地位超然!
那福王府聽聞義軍入城,早已緊閉四門。張順也不以為意,只是命悟空上前喊道:“舜王起兵,本為百姓。如今入得洛陽城,不曾拜見福王,甚為遺憾。如今你家福王是個王,我家舜王也是個王,閉門不納,此何故也?”
府內人聽了,不由哈哈大笑道:“這天下皇位本當歸我家福王所有,奈何被宵小阻撓,方才屈尊為王。莫說這天下之地,周王、趙王、沈王、寧王皆亞于我家福王,你一個流寇土匪,也敢稱王乎?”
張順聞言怒極而笑,親自接口道:“死到臨頭,也敢嘴硬?我倒要看看你這福王到底為洛陽百姓帶來何福,待我攻下此府,是非功過讓天下百姓評說!”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